原创 此人一生进谏200多次,全部被皇帝采纳,他是如何做到的?
创始人
2025-10-08 03:01:53
0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卷中,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以臣子之身,却创造了令后世惊叹的政治奇迹——一生中向皇帝提出的所有谏言,竟然全部被采纳。这位传奇人物,就是唐朝名相魏征。

据史料记载,魏征向唐太宗李世民进谏的次数高达264次(虽然具体数字有待考证)。令人称奇的是,这些谏言无一例外都得到了采纳。要知道,在封建王朝中,忠言逆耳是常态,而魏征却打破了这一铁律。那么,他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要理解魏征的成功,首先要了解他独特的进谏艺术。古语有云伴君如伴虎,即便是明君也难免有雷霆之怒。但魏征却能屡次直言而不触怒,这既得益于李世民的胸襟,更源于魏征高超的进谏智慧。

在封建王朝,君王往往更爱听顺耳之言。魏征却深谙忠言顺耳之道。有一次,李世民请教治国之道,魏征首先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他循循善诱地解释:明君善于集思广益,昏君则闭目塞听。这番说辞既点明利害,又给足皇帝面子,自然容易被接受。

魏征还善于运用榜样激励法。他深知李世民渴望成为明君,便常以尧舜为例。比如他会说:陛下欲效法尧舜,就当如此行事...这种说法既维护了皇帝尊严,又为谏言找到了道德支撑,可谓一举两得。

关于魏征的进谏方式,有个常见的说法是冒死直谏,这其实是个误解。试想,若真天天以死相谏,再开明的皇帝也会失去耐心。魏征真正的智慧在于以理服人。

有个经典事例:在一次朝会上,魏征多次打断李世民发言。当皇帝不悦地说给朕留些颜面时,魏征从容回应:尧舜议事时,臣子都是当面直言。陛下欲为明君,臣自当效法古之贤臣。这番话既坚持了原则,又给皇帝台阶下,最终让李世民转怒为喜。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封禅之争。当满朝文武都在歌功颂德时,魏征却反对劳民伤财的封禅大典。他没有激烈反对,而是委婉提醒:隋末战乱刚过,民生尚未恢复。若此时封禅,恐让外邦见笑。这番入情入理的分析,让李世民当即取消了计划。

通过这些事例可以看出,魏征的成功绝非偶然。他既坚持原则,又讲究方法;既直言敢谏,又懂得换位思考。正是这种智慧与勇气的完美结合,才成就了这段千古传颂的君臣佳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衡阳市石鼓区福蒂莲珠宝店(个体...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衡阳市石鼓区福蒂莲珠宝店(个体工商户)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贺耀,注册资本10万...
深圳首份黄金珠宝行业集体协商合... 11月11日,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总工会召开黄金珠宝行业集体协商职工代表大会,近百名黄金珠宝企业职工代...
新书推荐(2025)∣11月新... 新书推荐(2025)| 11月新书推荐 1 《龙的元宇宙 : 古代中国的科幻基因》 作 者:叶舒宪...
新田县龙泉镇金福生珠宝店(个体...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新田县龙泉镇金福生珠宝店(个体工商户)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张巧,注册资本10万...
原创 皇... 在许多热播的古装剧和历史故事中,我们经常看到带有姓氏的贵妃名号。例如《妖猫传》里的杨贵妃、《清平乐》...
山东省水下文物保护区“扩容” ... 中新网济南11月11日电 (记者 赵晓)“此次山东省水下文物保护区扩容,将历次发现的甲午沉舰遗址完整...
上海:加快以青龙镇遗址为中心的... 11月10日,上海市政府官网发布“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部分代表建议的答复”。 针对何红民代表提出...
新书领读 | 新书《草叶集》捐... 永远的惠特曼 长青的《草叶集》 ——新书捐赠分享会 暨插图摄影展 2025年11月7日下午,北京大学...
“因为你好 济南才好” 景区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宇宁 孙远明秋天,是一个适合走向远郊开启旅行、观赏“层林尽染”的季节。然而...
原创 二... 一组二三十年代老北京街景照片,那时候,北京的有轨电车刚开通不久。1924年12月17日北京市第一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