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毛泽东同志最初萌生前往井冈山开展游击战想法的具体时间,多数史料记载是在1927年9月秋收起义期间。当时来自江西的王兴亚向主席详细介绍了井冈山的情况,提到当地不仅活跃着绿林武装,更拥有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这些重要信息促使秋收起义受挫后,主席在文家市会议上果断作出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的决定,最终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毛泽东同志产生这一战略构想的时间其实要早得多。早在1927年初,为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主席不仅深入调研了湘潭、长沙等五县,还辗转衡山、衡阳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衡阳与衡山仅一山之隔,主席先赴衡山调研,随后翻越衡山来到庙溪地区考察,最终抵达衡阳城区。
在衡阳期间,主席专门召集当地党组织负责人召开工作会议。时任中共湘南特委书记兼衡阳地委书记陈佑魁邀请主席分析当前形势。毛泽东同志在会上首先指出国民党左派正在右倾,并强调压制农运是国民党与共产党决裂的前兆。他特别指出:当前最严峻的是党内存在的右倾思想,中央层面已争论多时。现在党内外都有人反对农民运动,我们必须坚决抵制这种倾向。
据时任区委委员张琼回忆,主席在会上直言:谭平山同志作为中央农委负责人,却带头反对农民运动。现在摆在我们面前有两条路:要么跟随中央的右倾路线,要么坚持革命到底。陈佑魁等与会干部当即表态:我们选择革命到底!
毛泽东同志接着语重心长地说:基层群众基础很好,但我们必须做好最坏打算。如果中央决定压制工农运动,解散武装力量,我坚决反对。我已经想好退路——带领安源工人转移到江西开展游击战争。当讨论到具体方案时,张琼回忆道:主席建议我们带领衡山、耒阳农民和水口山工人到庙溪打游击,并指出西乡可通往江西,将来可能实现会师。
会上有年轻同志不解为何选择江西而非湖南,主席耐心分析:湖南军阀何键反共立场坚决,而江西敌军相对薄弱。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主力部队已调往江浙一带。江西多山,非常适合开展游击战争。这时李少山插话提到,他有个表哥曾在江西一处名为什么井的险要山区打游击。随后黄庆云也补充说,他有个亲戚因反抗地主压迫,逃往江西同处山区坚持斗争,当地民团始终无法将其抓获。
经讨论确认,他们所说的正是井冈山。黄庆云补充道:从安源翻过两座山就能到达。毛泽东同志当即表示:好!将来我们就去那里打游击。这是主席首次了解到井冈山作为革命根据地的战略价值。半年后,在秋收起义受挫的紧要关头,这一战略构想最终化为实践,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
这段珍贵史料详见陈冠任所著《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凝聚在毛泽东旗帜下》一书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该书生动记述了毛泽东同志从知识分子成长为革命领袖的历程,出版后广受读者好评,成为近年来毛泽东研究领域的重要著作。需要提醒读者的是,该书已发现盗版,建议通过正规渠道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