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官场中,每个朝代都会涌现出一些清正廉明的官员。他们秉公执法、廉洁自律,正是这些人的存在,才让清官文化在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今天要讲的,就是雍正年间的一品大员孙嘉淦的故事。这位官员一生勤勉尽责,从不谋取私利,堪称百姓的贴心人、朝廷的栋梁之才。
孙嘉淦的出身可谓贫寒至极。他幼年时家境窘迫,常常连饭都吃不饱。为了贴补家用,小小年纪就不得不外出帮人干苦力活,对民间疾苦有着切身体会。随着年龄增长,他逐渐明白:对穷苦人家来说,唯有寒窗苦读、金榜题名,才能改变命运。于是,他发奋攻读,终于在科举考试中高中进士,从此踏上仕途。
当时的官场充斥着阿谀奉承、尔虞我诈的风气,但孙嘉淦始终保持特立独行的作风。他遇事敢于直言进谏,与朝中趋炎附势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他甚至主动上书雍正皇帝,坦言自己性格刚直,恐怕难以胜任官职,请求皇帝责罚。
这一举动让专断的雍正龙颜大怒,一度想要将他处死。但冷静下来后,皇帝转念一想:此人虽然性格耿直不懂变通,但恰恰是这份刚正不阿的品质难能可贵。他办事公私分明,不徇私情,不正适合掌管钱粮要务吗?于是当即将他调任户部任职。
在户部任职期间,孙嘉淦兢兢业业,从未出过差错。这份勤勉很快得到朝廷认可,他的仕途也步步高升,最终出任直隶总督。当时水患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由于亲身经历过民间疾苦,他上任后立即着手整治河道,有效减少了洪涝灾害,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凭借出色的政绩和清廉的品格,他的官位越做越高,退休时已官至一品。
照理说,这样一位高官荣归故里本该风风光光。但因为他一生清廉,竟无多少家产可带回家乡。
他担心被乡亲们笑话,便在返乡的马车上装了几口装满砖头的大箱子,假装是满载金银衣锦还乡。乾隆皇帝听闻此事勃然大怒,以为他贪腐敛财,立即派人半路拦截检查。当侍卫们打开箱子,看到的却是一块块普通的砖头,这个出人意料的真相让所有人都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