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54年,魏国发生重大变故。权臣司马师废黜了在位多年的魏帝曹芳,改立年仅14岁的高贵乡公曹髦为新君。同年,淮南地区爆发了由毌丘俭、文钦等将领领导的大规模叛乱,他们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讨伐司马家族。司马师不顾眼疾亲自率军平叛,虽然成功镇压了叛乱,但在班师回朝途中病情恶化,最终在许昌去世,年仅48岁,后被追谥为忠武。司马师的突然离世让魏国陷入权力真空,这给蜀汉和东吴创造了难得的北伐良机。
一、蜀汉姜维的北伐行动
255年七月,在得知司马师病逝的消息后,蜀汉大将军姜维敏锐地察觉到战机。当时魏国新主司马昭刚刚掌权,朝局不稳,加之长期镇守西北的名将郭淮也在这时去世,魏国西线防御出现严重漏洞。姜维立即联合夏侯霸、张翼等将领,集结数万精锐部队,兵分三路向魏国边境进发。
这场被称为洮西之战的战役中,蜀军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术。姜维先派疑兵佯攻祁山、石营等地,自己则亲率主力从枹罕出发,突然转向攻打狄道。魏国雍州刺史王经仓促应战,在洮水西岸布下五万大军。但姜维指挥得当,利用地形优势大破魏军,王经部队死伤惨重,最后仅剩万余人退守狄道城。虽然魏国紧急调遣陈泰等三路援军赶来,但姜维因粮草不济、缺乏攻城器械,最终选择见好就收,率军撤回汉中。
二、东吴孙峻的北伐尝试
就在同一年,东吴也试图趁魏国内乱之际分一杯羹。权臣孙峻在得知毌丘俭叛乱的消息后,立即派吕据、留赞等将领突袭寿春。但这次行动并不顺利,随着毌丘俭兵败,投降的文钦又反复无常,吴军不得不无功而返。
更糟糕的是,东吴内部此时也爆发了严重内讧。以孙仪为首的一批将领密谋在孙峻接见蜀使时发动政变,不料计划泄露。孙仪等人被迫自杀,连孙权的女儿朱公主孙鲁育也受牵连被杀。这场内乱严重影响了东吴的北伐计划,使得孙峻错失了司马师刚去世时的最佳进攻时机,直到一年后才重新组织北伐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