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场中,哪个官员的职位最高?这个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能够晋升为正一品大学士,就可以说是位极人臣了。那么,在清朝历史上,谁的升官速度最快呢?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大贪官和珅,或者是以十年七迁闻名的曾国藩。
但历史真相可能会让人意外。清朝升迁最快的既不是和珅,也不是曾国藩,而是一个相对默默无闻的官员——杜翰。说到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会感到陌生。不过要是提起他的父亲杜受田,那可是咸丰皇帝的老师,在晚清历史上赫赫有名。
杜家是山东滨州的名门望族。在清代,山东除了曲阜孔家和诸城刘家外,就数杜家最为显赫了。史书上记载杜家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的佳话,足见其家族底蕴之深厚。
1806年(嘉庆十一年),杜翰出生在这个显赫的家族。作为官宦世家的子弟,他从小就被安排了科举入仕的道路。不过史料显示,杜翰并非天资聪颖之人,他的科举之路走得并不顺畅。在院试和乡试中屡屡受挫,直到道光二十四年,38岁的他才终于考中进士,在当时的新科进士中已经算是高龄了。
考中进士后,杜翰凭借家族的人脉关系顺利进入翰林院,最初担任庶吉士。道光二十七年散馆后,他被授予翰林院检讨一职,这是个从七品的小官。转折点出现在道光末年,当时他的父亲杜受田在皇位争夺中立下大功。咸丰帝即位后,对杜家格外优待。原本资质平平的杜翰也因此获得重用,咸丰元年就被派往湖北担任学政。
按照清朝惯例,学政任期三年,期满后通常都会升迁,这是翰林官员晋升的重要跳板。咸丰帝显然有意栽培杜翰。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咸丰二年七月,杜受田突然去世,杜翰不得不回江苏奔丧。杜受田的离世对咸丰帝打击很大,他不仅追赠杜受田太师头衔,还赐银五千两治丧。
咸丰帝对杜家的恩宠并未就此停止。杜翰的祖父杜堮也获得礼部尚书衔,享受全俸退休的优厚待遇。作为杜受田的长子,杜翰更是受到特殊照顾。回京后,他的仕途像坐火箭一般蹿升。从咸丰二年七月到三年年底,短短十五个月内,杜翰就从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一路升到正二品的工部侍郎。
要知道在清代,文官晋升制度非常严格。即便是权倾朝野的和珅,也是按部就班升迁的。按照常规,京官每三年才有一次京察的升迁机会。曾国藩十年七迁已经堪称奇迹,但与杜翰的升迁速度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更惊人的是,咸丰三年底,杜翰又以工部侍郎的身份进入军机处,成为军机大臣。不过,杜翰的能力确实配不上这样的升迁速度。从四年开始,他的品级就停滞不前,始终没能跻身一品大员之列。他在工部右侍郎和吏部左侍郎之间来回调动,却始终没有做出什么突出政绩。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帝仓皇逃往热河。作为皇帝宠臣,杜翰自然随驾同行。在此期间,他与权臣肃顺走得很近,这为他后来的遭遇埋下了祸根。咸丰帝临终前,指定肃顺等八人为顾命大臣,意在制衡两宫太后。但咸丰驾崩后政局突变,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发动了辛酉政变。
政变后,肃顺被处斩,郑亲王端华自尽,穆荫被流放。杜翰因为与肃顺关系密切,又曾激烈反对太后垂帘,自然难逃清算。慈禧掌权后,一度要处死杜翰。就在生死关头,出人意料的是,与杜家素有嫌隙的恭亲王奕?却出面求情。原来奕?考虑到杜家是前朝重臣,又深得咸丰帝信任,最终说服慈禧免除了杜翰的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