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名字的学问:表字的文化传统】
在古代,人们除了正式的名字外,还会取一个表字。根据《周礼》记载,古人都是先取名后取字。男子在二十岁行冠礼、女子十五岁行笄礼后,为了表示尊重,就不能再直呼其名了,这时就会取一个表字。比如我们熟知的曹操,他的表字就是孟德。 【三国时期的孔明们】 说到表字重复,最著名的要数孔明了。蜀汉丞相诸葛亮,字孔明,这位卧龙先生的故事家喻户晓。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当时还有一位书法家也叫孔明——胡昭。这位来自颍川的隐士,以豪放的隶书闻名,与钟繇并称钟胡。他比诸葛亮年长近20岁,活到了89岁高龄。 【有趣的奉孝重名现象】 曹操麾下的鬼才郭嘉,字奉孝。曹操那句哀哉奉孝的叹息,让这个表字广为人知。有趣的是,刘备后来也给自己的儿子取了这个表字。刘理作为刘备的幼子,与兄长刘禅同父异母,他的表字同样叫奉孝,这在当时确实是个有趣的巧合。 【三位子明的传奇】 子明这个表字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三次。最著名的是东吴名将吕蒙,他白衣渡江的故事流传千古。孙权对这位爱将十分器重,甚至给自己的儿子孙亮也取了同样的表字。此外,还有一位叫张臶的隐士,据说活了一百多岁,他的表字也是子明。 【公明的文武双全】 曹魏名将徐晃字公明,是五子良将之一。巧合的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术士管辂也字公明。这位占卜大师被后世奉为相术祖师,与《水浒传》里的宋江同表字,可谓文武双全的代表。 【表字背后的深意】 从这些重复的表字可以看出,古人在取字时往往寄托美好寓意。比如子孝寓意孝顺,元直代表正直,子远象征远大志向。这些表字重复现象,既反映了当时取名用字的偏好,也让我们看到了三国人物之间有趣的关联。 (说明:原文中其他人物的表字重复案例因篇幅原因未全部展开,但保留了主要人物的详细描述。文章结构进行了重组,增加了背景说明和过渡句,使行文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