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国以雷霆之势攻灭六国中最后的齐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伟业。在秦始皇的铁腕统治下,这个新兴帝国就像一匹不知疲倦的千里马,日夜兼程地奔驰在巩固政权的道路上。
这位千古一帝确实是个出色的驭手,即便坐骑已显疲态,仍能凭借过人的意志驱策前行。但这种竭泽而渔的统治方式,最终导致帝国在始皇驾崩后迅速分崩离析。就像一匹筋疲力尽的战马,失去了骑手的驾驭便轰然倒地。 继位者本应是仁厚的公子扶苏,或许能为帝国续命。然而历史开了个残酷的玩笑,昏庸的胡亥在赵高操纵下登基。这对君臣搭档一个沉溺享乐,一个专权弄术,将百姓逼入绝境,民怨如沸。 压迫终将引发反抗。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点燃了反秦的燎原之火。这场起义迅速席卷全国,动摇了秦朝的统治。有趣的是,当陈胜自立为张楚王后,那个曾高呼苟富贵勿相忘的贫农,却将当年的誓言抛诸脑后。 让我们把时光倒回起义前。在某个烈日当空的午后,一群衣衫褴褛的雇工正在田间休息。陈胜突然对同伴们说:将来要是富贵了,大家可别互相忘记啊!这话引来阵阵哄笑——在这些朝不保夕的贫民看来,富贵简直是痴人说梦。 面对嘲笑,陈胜意味深长地说:燕雀怎知鸿鹄的志向呢?这句话不仅展现了他的抱负,更暗含了对安于现状者的不屑。谁也没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雇工,日后真会掀起惊涛骇浪。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戍边途中。陈胜、吴广带领的戍卒因暴雨延误行程,按秦律当斩。生死关头,两人决定铤而走险。他们用大楚兴,陈胜王的谶语制造舆论,成功策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起义初期,吴广是陈胜最得力的助手。他不仅参与策划,更亲力亲为地执行各项任务。当陈胜在陈县称王时,吴广也被封为假王。但好景不长,在攻打荥阳受挫后,吴广竟被部将田臧杀害。更耐人寻味的是,凶手非但未受惩处,反而获得升迁。 历史的蛛丝马迹暗示着:这很可能是陈胜的借刀杀人之计。曾经共患难的兄弟,在权力面前变成了需要清除的威胁。那个高喊勿相忘的陈胜,最终用最残酷的方式兑现了自己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