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抗击匈奴的著名将领,大多数人会立刻想到卫青和霍去病。但历史长河中还有一位常被遗忘的军事奇才,他的战功甚至超越了这两位名将。
这位传奇人物就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大将李牧。根据史料记载,卫青七次与匈奴交战,累计歼敌五万;霍去病六次出征,斩获十一万敌军。而李牧仅用一场战役,就消灭了超过十万匈奴骑兵,创造了惊人的战绩。
李牧驻守赵国北疆的雁门关,肩负防御匈奴的重任。面对匈奴频繁的侵扰劫掠,他采取了以守代攻的独特策略。每次匈奴来袭前,李牧都会提前收集情报,迅速将边境军民和牲畜全部撤入城中,坚壁清野。这种战术让匈奴骑兵每次都无功而返。
虽然这种策略有效保护了赵国边境,却给李牧带来了畏战的坏名声。不仅匈奴人讥笑他是胆小鬼,连他麾下的将士也私下抱怨主帅太过怯懦。就连赵王也对这种消极防御策略日渐不满,最终撤换了李牧的职务。
新上任的守将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战术。每逢匈奴来犯,他都率军主动出击。然而几次交锋下来,赵军损兵折将,边境形势反而更加危急。
惨痛的教训让赵王幡然醒悟,他不得不重新启用李牧。复职后的李牧依然坚持原有策略,继续固守不出。匈奴多次进犯都空手而归,只能继续嘲笑赵军的懦弱。
经过数年养精蓄锐,在李牧的精心训练下,赵军将士个个身强体壮,士气高涨,都渴望与匈奴决一死战。李牧见时机成熟,开始实施他的反击计划。
他先让边境百姓将数十万头牲畜赶到关外放牧,营造出疏于防范的假象。匈奴单于果然中计,先派小股部队劫掠。李牧故意派出数千士兵迎战,然后佯装败退。匈奴单于见初战告捷,便亲率主力大军前来。
这正是李牧精心设计的诱敌之计。他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待匈奴主力深入后,命令埋伏的赵军从两翼包抄。这场精心策划的围歼战,最终以匈奴十余万大军被歼告终,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对匈奴作战的最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