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画重点|黄河源区的刻石藏着怎样的秘密?
创始人
2025-10-06 13:02:40
0

青藏高原的风吹过扎陵湖畔

一块沉睡了2200多年的石英砂岩刻石

被确认为秦代遗存

中华文明的历史坐标由此向西延伸

9月15日

国家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

正式认定

青海省玛多县发现的石刻为秦代石刻

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

“尕日塘秦刻石”

是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重要成果

也是我国目前已知

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

它矗立河源,补史之缺

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黄河源头的37个秦篆文字

究竟藏着怎样的历史密码

我们将从自然环境、科学鉴定

文字细节等维度

带你读懂这块珍贵的秦刻石

要理解“尕日塘秦刻石”的珍贵

先得看看它“住”在什么地方

刻石地处扎陵湖北岸尕日塘坡地2号陡坎左下方,距湖岸约200米。面向东南,背山面水,受风蚀和光照高温辐射影响较弱,利于长久保存。其岩性为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属高磨蚀性岩石,此为刻石历经两千余年自然风化仍能保存至今的关键因素。

专家团队采用综合科技手段,为“尕日塘秦刻石”的真实性筑起了“铁证”。通过高精度信息增强技术分析,可见刻石文字具有明显凿刻痕迹,系平口工具刻制,符合时代特征。经矿物和金属元素分析,排除现代合金工具凿刻的可能。刻痕内部与表面均含风化次生矿物,表明经历长期风化,排除近期新刻的可能。

在高精度信息增强技术帮助下,可辨认刻石全文共12行36字,外加合文1字,共37字。虽然有部分残损,但记载了一段2200年前的艰难跋涉。

文字刻凿壁面总长82厘米,最宽处33厘米,刻字区面积约0.16平方米,距地面约19厘米。专家介绍,刻石文字具有显著的“因形布字”特点,文字风格统一,属典型秦篆。

当看到“车” “到” “此”的刻字,不少人会提出疑问:秦代的马车,真能踏上这样的高原之路吗?

青海师范大学教授侯光良推测认为,车到青藏高原是完全可行的。一方面,从秦始皇的王陵出土的四驾马车来看,当时的马车制造技术非常高;另一方面,“五大夫翳”是有官职身份的人,他坐车上高原是完全可行的。青海各地发现的古代岩画中,频繁出现的车马形象表明,当时车辆已在当地得到普遍使用。

2200多年前

秦人驾着马车向西探寻河源与仙草

2200多年后

各领域专家学者来到黄河源区

探寻“尕日塘秦刻石”的历史真相

这块矗立在黄河源头的刻石

是新发现也是新起点

将继续见证

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与源远流长

策划:胡国香

记者:白玛央措 杜笑微 史卫燕

设计:聂毅

统筹:牧小湘

学术指导: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青海师范大学教授 侯光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采购茶叶审评设备,认准“国标”... 国家标准LF-400SP型湿评台(图) 国家标准LF-400SP型湿评台(图) 国家标准LF-400...
原创 朱... 洪武三年,明朝的开国大将军徐达正忙于清除北方残存的元朝势力。就在这时,朱元璋召见了他。为了表示对徐达...
原创 1... 清光绪六年(1880)的冬天,北京城寒风刺骨。一位名叫林世功的外国使臣,站在清王朝总理衙门前,突然拔...
原创 文...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为了便于讨论和分享,您可以先点击关注按钮,这样可以带来更独特的参与体验。感谢您的...
原创 春... 公元前686年,齐国与鲁国交界处的官道上,一队车马疾驰而过。车中坐着的,是齐国的公子小白——未来的齐...
陶瓷耐磨边刮刀 这是(17607997915)整理的信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陶瓷耐磨边刮刀:工艺之美与实用之力的知名...
盘点 | 2024年境道原竹建... 一、仿真竹编 | 金普顿·英迪格酒店 海南.三亚 以“向海而生,与自然共栖”为核心,巧妙融合陵水...
共解“至味”内涵 《风味岭南》... 分享会现场。花城出版社 供图 中新网广东新闻11月12日电 (程景伟 林菁 杨柳青)“岭南至味,食...
明牌珠宝:11月12日融资买入... 证券之星消息,11月12日,明牌珠宝(002574)融资买入431.47万元,融资偿还828.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