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12军成功解放了四川邛崃城。时任副军长的萧永银率领军部进驻城内,开始着手城防部署。谁也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正在逼近。
这天正午时分,城外突然响起密集的枪声。当萧永银副军长听到枪声时,形势已经十分危急——敌军竟然直接打到了军部门口!来犯之敌正是国民党军李文第五兵团麾下的第90军,他们趁着12军主力在外作战之际,悄悄从东侧迂回包抄,切断了34师与邛崃城之间的联系,直扑城内。
当时城内防守十分薄弱:34师主力驻扎在城北三四里外,城内只有106团驻守南门。军部所在的北关首当其冲,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枪林弹雨中形势岌岌可危。南门的106团团长武效贤突然接到萧副军长的电话,只听对方大喊一声快向北门增援!电话就挂断了。这位以勇猛著称的团长立即意识到:军部危在旦夕!
萧永银放下电话后迅速登上城墙观察敌情,只见敌军如潮水般涌来,距离北关已不足500米。此时他身边的兵力少得可怜,只有几名参谋和警卫员。军卫生部长张立山闻讯也急忙赶来。面对黑压压的敌军,有人紧张地建议:萧副军长,快关城门吧?但萧永银斩钉截铁地拒绝:不行!关城门会引起百姓恐慌。要打就在城外打!
萧永银这个决定体现了他心系百姓的担当。他深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道理,一旦关闭城门,城内百姓必然陷入混乱。因此他宁可冒险,也要稳住民心。他命令张立山留守观察,自己则带着随从下城部署。刚走到街口,就看到一支部队疾驰而来——正是及时赶到的106团!
你们是哪个部队?萧永银高声问道。
报告首长,106团7连!
转眼间,7连已冲到面前,后续的1营、2营、3营也陆续赶到。萧永银当机立断:敌人马上要进北关了!全体上刺刀,分四路出击!
在武效贤团长的带领下,106团如猛虎下山般杀出城门。与此同时,34师的两个团也及时加入战斗。敌军90军本想偷袭,却遭到三面夹击,顿时溃不成军,被追击三十余里。
颇具戏剧性的是,就在李文派90军偷袭的当天,西南战局发生了重大转折。贺龙率领的部队在歼灭敌军残部后,正从成都、简阳方向向邛崃推进。李文的第五兵团转眼间陷入重围。次日拂晓,困守城南的李文终于支撑不住,在兵团司令部挂出了白旗。他派参谋长陈明作为代表,前往第12军谈判投降事宜。
这段惊心动魄的战事被详细记录在陈冠任所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一书中。该书因生动还原历史细节,曾荣登中国军事类畅销书榜首,成为当年的热门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