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宗法制度中,庶长子是一个特殊的身份。所谓庶子,指的是由妾室(民间常称为姨娘或小妾)所生的儿子,而庶长子则是这些庶子中年纪最长者。由于古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庶长子的处境往往十分尴尬。他们虽然年长,却因为生母地位卑微,不仅无缘继承家业,还常常遭到嫡长子及其背后家族的排挤打压。西汉时期的齐王刘肥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例子,作为汉高祖刘邦的庶长子,他险些丧命于吕后的毒酒之下。
根据《史记》等史料记载,刘肥是刘邦与情妇曹氏所生之子。在吕雉嫁给刘邦之前,曹氏就与刘邦相好,并生下了刘肥。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曹氏并非刘邦明媒正娶的正室,因此刘肥虽是长子,却因生母身份低微而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这种子以母贵的现象,正是古代宗法制度的鲜明体现。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击败项羽后称帝,建立了西汉王朝。按照周朝以来的传统,新朝建立后要大封同姓宗室。于是在公元前201年,刘邦将庶长子刘肥封为齐王,以临淄为都城。值得注意的是,刘肥的封国疆域十分广阔,统辖着七十三座城池,凡是说齐地方言的百姓都归其管辖。这样的封赏在当时可谓空前优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当时刘氏宗亲稀少,另一方面也是刘邦对这个庶长子的一种补偿——虽然不能让他继承皇位,但也要给他最好的封地。
刘肥就封后,刘邦特意让开国重臣曹参担任齐国相国,辅佐刘肥治理封国。在曹参的精心治理下,齐国日益富庶。然而这种繁荣景象反而引起了吕后的猜忌。公元前195年刘邦驾崩后,汉惠帝刘盈继位,作为庶长兄的刘肥便成了吕后的眼中钉。公元前193年,刘肥入朝觐见时发生了一件惊心动魄的事:在一次宫宴上,汉惠帝出于对兄长的尊重,让刘肥坐了上座。这本是兄弟情深的体现,却触怒了吕后。她暗中命人准备毒酒,企图毒杀刘肥。幸而汉惠帝不知情也要同饮,吕后情急之下打翻了儿子的酒杯,这才让刘肥识破阴谋,佯装醉酒脱身。
虽然逃过一劫,但刘肥仍被困在长安。危急关头,他的谋士献上妙计:将城阳郡献给吕后爱女鲁元公主。这个投其所好的举动果然奏效,吕后大喜之下设宴款待刘肥,双方终于化干戈为玉帛。这段惊险经历生动展现了古代宫廷斗争的残酷,也反映了庶长子在权力斗争中的艰难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