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雨飘摇的晚清时期,曾有一位身份显赫的亲王做出了一件令时人震惊的决定——他将自己所有的38个子女全部送往海外求学,其中竟有35个孩子被安排在日本接受教育。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位亲王不仅亲自为子女们打点行装,还反复叮嘱他们要铭记日本的恩情,要求他们永远记住未来要接受日本的提携与帮助,甚至严令禁止子女们以中国子民自居。这位亲王就是历史上颇具争议的肃亲王善耆。
以今日的眼光来看,这番言论简直荒谬绝伦。在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行径罄竹难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作为大清皇族后裔,善耆不仅没有以此为耻,反而将侵略者视为恩人,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实在令人费解。据史料记载,善耆在送别子女时,常常身着朝服在府邸门口目送他们远去,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仿佛是要通过这些子女来实现某个不为人知的计划。
在子女们的去向安排上,善耆可谓煞费苦心。除了三个儿子分别被送往英国、德国和比利时外,其余子女全部被安置在日本。更令人咋舌的是,当他的一个女儿在日本举行婚礼时,卧病在床的善耆仍不忘写信叮嘱女儿要永志日本恩情。这些荒唐的言行,在后世看来既可笑又可悲。据侍从回忆,晚年的善耆常常独自一人在书房里对着日本地图发呆,手指不停地在地图上比划着什么。
在安排好所有子女的去向后,这位执着的亲王最终在民国十一年(1922年)郁郁而终。据其贴身仆役所述,善耆临终前仍念念不忘复辟大业,口中不断念叨着复兴大清的字眼。而为了实现这个疯狂的梦想,他早已不择手段。最令人不齿的是,他竟将自己的十四女显玗送给日本浪人川岛浪速当养女,这个后来改名为川岛芳子的女子,最终成为了祸国殃民的大汉奸。
为了支持所谓的满蒙独立运动,善耆不惜向日本财阀借贷高达100万日元的巨款,甚至变卖了祖传的全部家产。据王府账册记载,为了筹措资金,他连王妃的嫁妆和祖传的珍贵字画都悉数变卖。然而随着袁世凯的突然离世,善耆精心策划的扶清讨袁计划,以及在北方建立伪满清政权的黄粱美梦,全都化为了泡影。这些接二连三的打击不仅让善耆倾家荡产,更使他精神几近崩溃。
但这位固执的亲王至死都不愿放弃复辟的幻想。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常常召集留在身边的子女,用沙哑的嗓音反复强调:我辈虽不能成事,尔等必要继承吾志。显然,他是想通过子女们来实现自己未竟的复辟美梦。据其管家回忆,善耆临终前床头还摆放着日本军方赠送的武士刀,这把刀后来成为了他偏执一生的最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