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8年4月11日,隋朝第二位皇帝杨广在江都(今江苏扬州)遭遇政变,被权臣宇文化及派人缢杀,终年仅49岁。这位在历史上饱受争议的帝王死后,其真实安葬之地成为困扰后世学者的千古悬案。虽然各地曾出现过多个所谓的隋炀帝陵,但经考证均为后人修建的衣冠冢。这一谜团直到2013年3月才被解开——在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司徒村曹庄的一处房地产工地,施工人员意外挖掘出两座保存完好的古墓。经过考古专家对出土墓志铭的详细考证,以及墓葬形制、出土文物的系统分析,最终确认这正是隋炀帝杨广与萧皇后的合葬陵墓。
这座被评为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帝王陵寝,自出土之日起就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墓葬整体呈典型的隋唐时期风格,布局严谨规整,由主墓室、东西两侧耳室、甬道和墓道五大部分构成。考古人员在清理过程中,陆续发掘出包括精美玉器、青铜礼器、陶俑、漆器等在内的各类珍贵文物100余件,这些文物不仅工艺精湛,更为研究隋代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千百年来,史书对隋炀帝的评价多聚焦于其暴君形象,这种单一的历史认知实际上存在很大偏颇。客观而言,杨广在位期间推行的一系列重大举措,特别是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工程,堪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这位帝王突然遇害后,由于政权更迭的特殊历史背景,自然无法享有与其身份相称的隆重葬礼。据《隋书》等史料记载,隋炀帝遇难后,最初被草草安葬在江都宫西院的流珠堂。当时叛军肆虐,局势危急,萧皇后在仓促间只能找来漆床板临时充当棺木,将杨广与幼子杨杲的遗体简单入殓后掩埋。
直到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647年),以81岁高龄辞世的萧皇后才获得体面的安葬。唐太宗李世民秉持帝王气度,特意以皇后之礼将萧后灵柩护送回扬州,与隋炀帝合葬。因此,隋炀帝最终的陵寝实际上是经过唐朝皇室修缮的。可惜随着朝代更迭和战乱频仍,陵墓的地表建筑逐渐损毁,墓碑也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致使这位传奇帝王的安息之地成为难解之谜,直至当代考古发现才重现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