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今儿个就唠唠春秋那些君主,你说这春秋时期,各国打来打去,君主们有的是真有本事,开疆拓土,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可有的呢?那真是把无耻当本事,还能把不要脸的事儿说得冠冕堂皇,我要是搁那会儿,估计得被他们气笑了。
一开始我还琢磨呢,春秋这么多君主,谁能排上最无耻啊?是那种干了坏事儿还不承认,反而找一堆理由给自己贴金的主儿。后来翻了翻史料,哎,还真让我着着这么一位,就是郑庄公。你别说,这郑庄公一开始给人的感觉还挺像那么回事儿,治理国家好像也还行,可越往后看,越觉得这人不地道。
就说他和他弟弟共叔段那事儿吧。他妈妈武姜偏心共叔段,一开始就想让共叔段当君主,没成。后来郑庄公继位了,他妈妈还不依不饶,让他给共叔段封地,还得是那种特别好的地方。按理说,作为哥哥,要是真觉得弟弟不合适,就该好好跟妈妈说说,或者找个合适的理由拒绝,可他倒好,表面上答应得好好的,心里却打着小算盘。
他给了共叔段京邑那地方,那地方多大啊,比都城还繁华。手下人都劝他,说这不行啊,封地太大,以后容易出乱子。你猜郑庄公咋说?他说 “母命难违” 啊,一副特别孝顺的样子。可实际上呢?他心里跟明镜似的,就等着共叔段犯错呢。共叔段在京邑那边慢慢壮大势力,修城墙、招兵买马,越来越嚣张,周围的人都看出来不对劲了,又劝郑庄公赶紧管管,他还是不急不慢的,说 “多行不义必自毙”,等着看弟弟的笑话。
后来共叔段真的要谋反了,郑庄公这才出手,一下子就把共叔段打败了。你以为这就完了?更过分的还在后面呢。他打败共叔段之后,把气撒到他妈妈身上,说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意思就是这辈子都不想再见到他妈妈了。这话说出来多伤人啊,再怎么着那也是亲妈。可没过多久,他又后悔了,不是因为真的想念妈妈,而是怕别人说他不孝。
这时候有个叫颍考叔的大臣给他出了个主意,说可以挖个地道,挖到有泉水的地方,然后在地道里和妈妈见面,这样既不算违背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的誓言,又能显得自己孝顺。你猜郑庄公咋做?他还真就这么干了!见面的时候,还抱着他妈妈哭,说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那场面,不知道的还真以为他们母子俩多和睦呢。可谁不知道他这是装的啊?之前把话说得那么绝,现在又用这种投机取巧的办法圆回来,还把自己说得特别重情重义,这不是把不要脸说得好听嘛!
还有一次,郑国和周天子闹矛盾,周天子想削弱郑庄公的势力,郑庄公就不服气了,直接派军队去抢周天子的粮食,后来甚至还在繻葛之战中打败了周天子的军队,还射伤了周天子。这在当时可是大逆不道的事儿啊,毕竟周天子再怎么说也是天下共主。可郑庄公呢?事后又假惺惺地派人去慰问周天子,说自己不是故意的,是手下人不小心,还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迫不得已才反抗的形象。
你说这郑庄公,干的事儿哪一件不是自私自利、没底线的?可他总能找到理由把自己包装得特别好,一会儿是孝顺儿子,一会儿是无奈的君主,把不要脸的事儿说得冠冕堂皇,让别人还挑不出太大的错儿。我有时候都想,要是搁现在,他是不是能当个顶级的 “公关” 啊,把黑的都能说成白的。
反正我是觉得,春秋时期的君主里,郑庄公绝对能算得上最无耻的之一了。你说他要是真有本事,光明正大地做事儿,大家还能敬他几分,可他偏偏喜欢玩这些阴的,还把自己说得那么好听,真是让人不齿。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了解过郑庄公的其他事儿,或者你们觉得春秋还有比他更无耻的君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