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4日夜晚,纽约时代广场的雷曼兄弟总部四十层大楼依然灯火通明,穿着考究西装的投资银行家们抱着纸箱走出旋转门,有人红着眼眶与门卫拥抱告别——他们都不知道,这座158年历史的金融巨塔倒塌时激起的尘埃,即将化作席卷全球的沙尘暴。
一切始于三天前的“华尔街周末”。9月12日晚,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紧急召集华尔街巨头开会时,高盛总裁贝兰克梵甚至穿着网球服就直接赶到了美联储大楼。会议桌上放着雷曼的账本:旗下资产6390亿美元,但其中高达300亿美元的房地产抵押证券正急速贬值。当保尔森问“谁愿意接手”时,全场鸦雀无声——这些平日称兄道弟的竞争对手心里清楚,雷曼持有的“有毒资产”就像即将爆炸的炸弹。
最戏剧性的转折发生在14日下午。英国巴克莱银行原本同意收购,但英国金融监管局突然打来越洋电话:“女王政府绝不会为美国投行的烂账买单。”电话挂断后,雷曼CEO富尔德瘫坐在意大利定制沙发上,窗外正好飘过印有公司Logo的飞艇——那是两周前为庆祝公司业绩而租的广告飞艇,如今却像巨大的黑色幽默。
9月15日凌晨1点45分,雷曼正式提交破产申请。清晨7点30分,伦敦交易员马克在晨会上听到消息时,不小心碰洒了咖啡,褐色的液体在雷曼债券报价单上蔓延,仿佛某种预兆。他后来回忆:“我看到东京日经指数瞬间暴跌5%,就知道灾难开始了——现代金融就像多米诺骨牌,推倒第一张时最后一张的命运就已注定。”
连锁反应比任何人想象的都快。当天中午,货币市场基金Reserve Primary宣布净值跌破1美元,这只持有7.85亿美元雷曼票据的基金,打破了美国人“货币基金永不亏本”的信仰。佛罗里达州退休教师玛丽取出毕生积蓄的存折对记者说:“我的基金账户昨天还能买辆新车,今天只够买四个轮胎了。”
风暴迅速席卷全球。10月8日,冰岛政府宣布国家濒临破产,这个人均GDP曾世界第一的国家,竟因持有大量雷曼关联资产而崩溃。日本丰田汽车宣布停产时,流水线上的机器人突然静止,红色指示灯在黑暗中无声闪烁——金融危机的震波已穿透虚拟经济,撞响了实体产业的警钟。
十五年后,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展览厅里,陈列着雷曼破产申请书的复印件。第17页底部有行小字注释:“本案涉及债权人10万人,衍生品合约90万份。”导览员总会指着玻璃展柜说:“这不是一家公司的死亡证明,而是全球金融互联互通的危险警示——当我们用计算机程序把所有人连成整体时,也把所有人变成了多米诺骨牌。”
当年亲历危机的美联储官员最近在回忆录中写道:“9月15日清晨,当我走过空荡荡的雷曼交易大厅时,发现地上有张被踩脏的打印纸——那是雷曼2007年年报的封面,印着豪言壮语‘风险管理是我司核心竞争力’。我把它捡起来夹进文件夹,这张纸比任何经济学教科书都更能解释什么叫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