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能够成功登上帝位,主要得益于他在唐朝统一战争中立下的显赫战功以及在军中所建立的崇高威望。相比之下,没有亲自参与打天下的李渊和李建成最终败给唐太宗,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作为唐太宗夺位之路上的第三号对手,齐王李元吉曾两次担任唐太宗的副统帅,却始终未能在军中树立起应有的威望。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深入探讨。
从大业十三年(617年)的晋阳起兵,到武德五年(622年)完成天下统一,唐朝经历了八场关键性的大规模战役:进军关中、平定薛秦、平定刘武周、洛阳虎牢之战、第一次平定刘黑闼、平定萧铣、第二次平定刘黑闼以及平定辅公佑。在这八场决定唐朝命运的战役中,李元吉参与了其中四场,分别是平定刘武周、洛阳虎牢之战,以及第一次和第二次平定刘黑闼的战役。然而,李元吉在这些战役中的表现却令人大失所望。
在平定刘武周的战役中,李元吉的表现堪称灾难性。作为镇守晋阳的主将,他不仅未能有效组织防御,更在危急时刻私自弃城逃跑,导致战略要地晋阳沦陷敌手。这一重大失误几乎让唐朝失去了整个河东地区,对当时的战局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可以说,这次战役彻底摧毁了李元吉在军中的声誉,使他的威望跌至谷底。在随后的洛阳虎牢之战中,虽然李元吉名义上担任副统帅,但实际上更像是李渊安插在军中的监军。在战场上,他既没有参与任何重要的冲锋陷阵,反而在围困王世充的关键时刻打了一场败仗,再次证明了他的军事才能的匮乏。
第一次平定刘黑闼的战役中,李元吉依然延续了他作为监军的角色定位。在整场战役中,他在指挥层面几乎毫无建树,多次避开了关键的硬仗。更令人诟病的是,在战役即将取得胜利之际,李渊突然调走了秦王李世民,将军事收尾工作交给李元吉负责。然而李元吉未能妥善完成这项任务,这直接导致了刘黑闼得以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最终不得不进行第二次平定刘黑闼的战役。
在第二次平定刘黑闼的战役中,李元吉的表现总算有所改善,取得了一些中规中矩的战绩。但令人惊讶的是,他的整体表现甚至不如长期远离战场的大哥李建成,就连谋士魏征在军中的表现都比他更为突出。这场战役的结果是,李建成成功地在军中积累了一定的威望,并收编了一批精锐部队,而李元吉的军事声望却依然停滞不前,未能获得实质性的提升。
纵观李元吉的军事生涯,虽然参与过多场重要战役,但要么表现糟糕,要么平庸无奇。他既缺乏独当一面的军事才能,又没有建立足够的战功来赢得将士们的敬重。这种持续性的平庸表现,加上几次重大失误,使得他始终无法在军中树立起应有的威望,最终在权力斗争中处于不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