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前夕的生死离别:唐义贞与陆定一的革命传奇
1934年深秋,中央苏区的天空笼罩着战争的阴云。当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开始战略转移之际,一支英勇的留守部队仍在苏区进行着更为艰苦卓绝的斗争。就在这年11月19日,一位身怀六甲的红军女干部在邓子恢母亲杨老太太的护送下,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福建长汀四都圭田。这位即将临产的女红军住进了汀西县保卫局区队长范其标的家中。次日清晨,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健康的男婴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这位坚强的母亲,就是时任红军卫生材料厂厂长的唐义贞,她还有另一个身份——时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的妻子。
莫斯科的红色恋情: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
时间回溯到1929年寒冬的莫斯科,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正在这片异国土地上燃烧。时任少共国际委员、中国共青团中央委员的陆定一与中山大学学生唐义贞在此相遇。当时的莫斯科中山大学正被王明集团把持,校园内政治斗争异常紧张。面对王明等人的错误路线,唐义贞毫不畏惧,在著名的十天大会上慷慨陈词,勇敢地表达反对意见。两颗炽热的革命心灵在异国他乡碰撞出爱情的火花。1929年12月底,这对革命伴侣举行了简朴而温馨的婚礼。唐义贞特意换下平日的苏式学生装,穿上一件镶着金丝绒边的红色旗袍,在几位中国同志的祝福声中,他们许下了一生的革命誓言。
1930年夏天,陆定一奉命回国担任团中央宣传部长。不久后,唐义贞也踏上归途。1931年5月,唐义贞化装成何叔衡的女儿,秘密进入闽西苏区。同年六七月间,这对夫妻在虎岗意外重逢,这是他们婚后一年多来的第二次相聚。随着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他们先后在长汀、瑞金叶坪等地共同生活。1931年12月30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降生了,为纪念中央机关所在地,他们为女儿取名叶坪。
苏区岁月:并肩战斗的革命夫妻
在中央苏区,唐义贞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先后担任红军卫生材料厂厂长、药材局局长等重要职务,并在此期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历经多次分离的夫妻俩终于在中央苏区重逢。不久,唐义贞再次怀孕。然而,革命的暴风雨即将来临。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准备长征。当唐义贞将这个消息告诉陆定一时,两人面临着艰难抉择:如何安置年幼的女儿叶坪?即将分娩的唐义贞又将何去何从?面对丈夫的担忧,唐义贞坚定地说:你放心,我会安排好一切。匆匆告别后,她的身影消失在暮色中。谁曾想,这竟是他们的永别。
生离死别:一位红军母亲的最后抉择
红军主力转移后,唐义贞遭到王明追随者的政治迫害,被无理开除党籍。1934年11月初,她随毛泽覃等人转移到长汀,在福建省委坚持斗争。此时敌人加紧进攻,形势日益严峻。怀孕在身的唐义贞随部队辗转游击,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生下了第二个孩子。由于斗争环境恶劣,她不得不为新生儿断奶做准备。
当敌人逼近的消息传来时,唐义贞强忍悲痛,将未满月的儿子托付给范其标夫妇。她含泪说:大哥大嫂,孩子就交给你们了。革命胜利后,我若活着,会来看孩子;如果我没来,就告诉孩子,我是为革命牺牲的!她给孩子取名小定,留下写有老家地址的字条和几件随身物品,便毅然返回部队。
1935年1月,唐义贞在突围中被捕。面对敌人的酷刑,她坚贞不屈,最终英勇就义,年仅25岁。就义前,她托战友转告陆定一:我的丈夫叫陆定一,我们的儿子叫小定,希望他们知道我是为革命牺牲的。
漫漫寻亲路:血脉相连的世纪重逢
范其标夫妇将孩子抚养成人,取名范家定。1952年除夕,18岁的范家定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开始了漫长的寻亲之路。经过数十年的曲折寻找,1979年,凭借一个染色的包袱皮上显现的唐一真字迹,范家定终于在北京与生父陆定一相认。1980年9月,陆定一在福州与范其标一家团聚,决定让孩子姓陆范,以纪念这段感人至深的革命情谊。更令人欣慰的是,七年后,他们又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儿叶坪,这个革命家庭终于实现了跨越半个世纪的团圆。
这段感人至深的革命家史,不仅记录了一对革命伴侣的忠贞爱情,更见证了无数革命先烈为理想信念献身的崇高精神。唐义贞用她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革命者的品格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