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社科界
编者按
临沂,这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城市,孕育了灿烂的地域文化,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人文情怀。为全面展示临沂文化的独特魅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共临沂市委宣传部、临沂市社科联、临沂市网信办、沂蒙文化学会共同组织开展了“临沂文化符号”评选活动。活动历经网络与报纸投票、专家评选等环节,最终确定了“100项最能代表临沂的文化符号”,并编辑成《临沂文化符号》一书。
本书不仅系统梳理了临沂的文化精华,还通过“相关链接”与交通提示等细节,增强了知识性与实用性。 从地理、历史到红色文化,从非遗、遗存到特产,书中内容丰富,是了解临沂文化的绝佳读物。
今日起,我们将以专栏形式,陆续在公众号上分享《临沂文化符号》的精彩内容,带您深入了解这些独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背后的故事。若您对书中内容有任何建议或补充,欢迎留言交流,让我们共同见证临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大凡上过中学的人,对这段优美的文字是再熟悉不过的,它感染与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是人们劝学励志常常引用的经典语句。这段文字就出自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荀子在兰陵写下的《劝学》篇。
荀子,名况,时人尊称荀卿(亦作孙卿、郇卿、荀卿子),战国晚期赵人,生活年代大约在公元前335年至前230年之间,是百家争鸣的总结者及先秦诸子学说的集大成者。他一生的游历和积淀,最终在兰陵大地上结下硕果,晚年他在这里从政、授徒、著书立说,建立了内容包括哲学、政治、法律、伦理、教育、军事、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的庞大思想体系,为即将建立的封建大一统国家指明了方向。其中以“明于天人分”与“制天命而用”的天道观,“化性起伪”“积善成圣”的性恶观,“隆礼重法”的治国观,“王道先行”“强本节用”的富国观,“虚壹而静”“行高于知”“能定能应”的认知观,积累与规范并行的学习观,“禁暴除害”的兵学观等著称于世。
楚考烈王八年(公元前255年),楚灭鲁后把鲁国东南方向的兰陵看作战略要冲设县管理,荀子被执政的春申君黄歇任命为兰陵令。谁知干了一年多,他就遭受谗言被黄歇所忌惮,只好离开楚国回到赵国。这件事,《孙卿书录》《战国策》《韩诗外传》篇中都有记载:客言于春申君,乃云“汤以亳,武王以镐,皆不过百里以有天下。今荀子天下贤人也,君藉以百里之势,臣窃以为不便”。春申君“于是使人谢孙子”,荀子于是离楚赴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