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9月30日清晨,上海法租界内一片静谧。唐绍仪位于福开森路的豪华公馆前,四名身着考究长袍、头戴黑色礼帽的男子匆匆而至。为首的男子手提一个精致的檀木匣子,向门口的安南巡警出示了事先准备好的拜帖。巡警见是来为唐总理鉴赏古董的客人,只简单检查了随身物品便放行入内。
约莫二十分钟后,这行人匆匆乘车离去。不多时,公馆内突然传出凄厉的呼救声:快来人啊!唐总理遇刺了!待警卫们闻讯追出,那辆蓝色轿车早已绝尘而去,只留下一个模糊的车牌号码。当日下午,这位民国首任总理在广慈医院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消息一出,整个上海滩为之震动,各界人士纷纷猜测:究竟是谁在幕后策划了这场惊天刺杀?
一、政坛元老的沉浮人生
若要理解这场刺杀的缘由,需先了解唐绍仪传奇的一生。这位1862年出生于广东香山的政坛耆宿,堪称中国近代史的活化石。其家族世代经商,富甲一方。12岁时因精通外语被选为清政府第三批留美幼童,后入读哥伦比亚大学。归国后深得李鸿章赏识,历任奉天巡抚、邮传部尚书等要职。
辛亥革命后,唐绍仪的人生达到巅峰——出任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袁世凯称帝野心暴露后,他毅然加入同盟会,与孙中山并肩作战,被推举为护法军政府七总裁之一。当时尚在底层摸爬滚打的蒋介石,在这位政坛元老眼中不过是个不入流的小角色。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蒋介石多次邀其出山,均遭婉拒。唐绍仪甚至公开嘲讽:一介武夫,也配让我俯首称臣?更令蒋介石震怒的是,这位过气总理竟暗中联络西南军阀图谋反蒋。若非顾及舆论影响,蒋介石早欲除之而后快。
二、沪上寓公的危险游戏
抗战爆发后,76岁的唐绍仪选择留在沦陷区的上海法租界,整日沉迷于古玩鉴赏与奢华享乐。他居住在大女儿家中,由白俄保镖和安南巡警双重保护,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每日清晨必到杏花楼享用广式早茶,佐以人参鹿茸等补品;午后则在收藏室把玩历代瓷器,俨然一副乱世闲人的做派。
日本人敏锐地注意到这位政坛元老的价值,制定南唐北吴计划,企图扶植其组建伪政权。他们通过唐的女婿岑德广(清末重臣岑春煊之子)频频示好,承诺恢复其总理尊位。与此同时,蒋介石连续三封亲笔信劝其赴渝,均被原封退回。
更令蒋介石震怒的是,唐绍仪竟秘密会晤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以调停中日战事为名暗中媾和。戴笠的潜伏特务很快将这一情报密报重庆。1938年9月下旬,蒋介石在日记中愤然写道:此老糊涂,不除必为后患。
三、精心策划的致命陷阱
军统上海区区长周伟龙接到密令后,立即与副区长赵理君制定刺杀方案。他们通过内线谢治磐(唐家世交之子)掌握到一个关键信息:唐绍仪近期正在寻觅一件南宋官窑花瓶。
9月28日,谢治磐先带人携真品登门验货。唐绍仪手持放大镜仔细端详许久,对这件来自北方某王府的珍品爱不释手,却以需筹措资金为由暂未成交。这次试探让特务们摸清了唐公馆的布局与安防漏洞。
行动当日,赵理君亲自扮演古董商,将一把锋利的短斧藏于特制锦盒夹层。为制造独处机会,他入座后悄悄收走客厅所有火柴。当唐绍仪吩咐仆人去取火柴时,李阿大趁机挥斧猛击。得手后,四人从容驾车离去,整个过程不到三分钟。
四、扑朔迷离的真相迷雾
唐绍仪的死震惊全国,各界要求彻查凶手的呼声高涨。国民政府一面由林森、孔祥熙联名发布褒奖令,拨付五千元治丧费;一面暗中封锁消息。直到近年档案解密,人们才在蒋介石1938年10月1日的日记中看到真相:除一大奸,伪逆丧胆。字里行间难掩快意。
这位历经晚清、民国两朝的政坛常青树,最终因在民族大义前的暧昧立场,以如此戏剧性的方式结束了自己76年的人生。其悲剧命运,恰如他生前最钟爱的那些古玩瓷器——看似精美绝伦,实则脆弱易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