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时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参谋长的陈赓在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作战中不幸腿部中弹负伤。由于伤势过于严重,加之当时红军医疗条件极为有限,组织上决定让他秘密前往医疗条件较好的上海进行治疗。经过数月的精心调养,陈赓的腿伤终于痊愈。然而就在他准备重返部队之际,却因叛徒告密,在上海法租界被国民党特务逮捕。 被捕后的陈赓随即被押解至南京,关押在国民党中央调查科的特务机关内。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这位黄埔一期出身的红军将领始终坚贞不屈,任凭特务们用尽各种酷刑,他都咬紧牙关不吐露半点党的机密。更令人惊叹的是,在如此严密的看守下,陈赓竟然成功策划并实施了越狱行动。要知道当时关押共产党要犯的监狱都是铜墙铁壁,不仅有高墙电网,还有荷枪实弹的宪兵24小时轮班看守,陈赓究竟是如何突破重围的呢?
1933年春天,被关押在南京老虎桥监狱的陈赓每天都在思考越狱计划。这座监狱的围墙是用特制的青石砖砌成,厚度达一米多,想要挖墙越狱根本不可能。监狱内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巡逻的警卫昼夜不停,连只苍蝇都难以飞出去。就在陈赓一筹莫展之际,时任国民党宪兵司令的谷正伦突然带着一位访客前来探监。让陈赓意外的是,这位访客竟是他在黄埔军校时的同窗好友宋希濂。由于多年未见,加上牢狱生活的折磨让陈赓面容憔悴,他一时竟没认出这位老同学。还是宋希濂主动上前相认,两人才得以相认叙旧。 看着昔日英姿勃发的同窗如今衣衫褴褛、形容枯槁,宋希濂心中不禁泛起怜悯之情。他转身对谷正伦说:这位是我在黄埔时的同窗挚友,能否看在兄弟的面子上给予些照顾?然而谷正伦却冷着脸说:这是委员长亲自下令要审的要犯,恕难从命。宋希濂闻言勃然变色,当即表示:既然你做不了主,那我就去找能做主的人!他随即对陈赓说:你当年在东征时救过委员长的命,他怎能如此待你?我这就去找他说理,无论如何也要把你救出去! 说完这番话,宋希濂便匆匆离开监狱,直奔蒋介石的官邸。在官邸门口,他遇到了蒋介石的侍卫长宣铁吾。宋希濂将陈赓被捕一事和盘托出,希望这位老同学能帮忙说情。宣铁吾听后却面露难色:此事非我不愿相助,实在是委员长亲自过问的要案,我等实在无能为力啊。见宋希濂神情沮丧,宣铁吾又献计道:若你真想救陈赓,不妨多联络些黄埔同学联名上书,或许委员长会念及旧情。 宋希濂采纳了这个建议,立即联络了胡宗南、杜聿明等二十余位黄埔同学联名上书。在众人的努力下,蒋介石终于松口,下令将陈赓从监狱转移到南京中央饭店软禁。虽然获得了相对自由,但陈赓的一举一动仍受到严密监视。每当他外出散步时,身后总跟着十几个便衣特务,想要完全脱身重返革命队伍依然困难重重。就在陈赓苦思脱身之计时,宋希濂送来了一份特殊的邀请函——邀请他参加一位黄埔同学的婚礼。在软禁期间憋闷已久的陈赓欣然赴约。婚宴上,尽管身后仍有特务盯梢,但宋希濂特意安排陈赓坐在主桌,并借故支开了大部分特务。趁着众人推杯换盏之际,陈赓借口如厕,从酒店后门成功脱身。后来在解放战争中,当宋希濂兵败被俘时,陈赓特意前去看望,并动情地说:当年若非老同学相助,我早已命丧黄泉了。这段传奇经历,成为国共两党将领间少有的温情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