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权臣霍光的传奇人生
霍光,字子孟,出身于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的名门望族,是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弟。作为西汉中期政坛的重要人物,他历经武帝、昭帝、宣帝三朝,为西汉王朝的中兴立下汗马功劳,死后更被列为未央宫前殿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
(一)少年得志 平步青云
霍光自幼聪慧过人,小小年纪就展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据传他常在村口组织孩童们玩打仗游戏,俨然一副小将军的模样。一日,正当他与伙伴们嬉戏时,忽见一队铁骑踏尘而来,直奔霍家宅院。好奇的霍光跑回家中,发现是兄长霍去病凯旋归来。望着身披铠甲、威风凛凛的兄长,少年霍光立下宏愿:他日定要像兄长一般建功立业,拜将封侯!霍去病见弟弟志向远大,欣然应允带他入京。
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大破匈奴后,果然将霍光带往长安。在庆功宴上,汉武帝初见这位眉清目秀、气度不凡的少年,立即龙颜大悦,破格封其为侍卫郎官。此后二十余年间,霍光从诸曹侍中一路升迁至奉车都尉、光禄大夫。他每日随侍武帝左右,出入宫禁谨小慎微,从未有过半点差池,深得武帝信任。
后元二年(前87年)春,病重的汉武帝在未央宫召见霍光等五位重臣托孤。据《汉书》记载,当时霍光泪流满面地询问储君人选,武帝吃力地指定幼子刘弗陵继位。随即颁布诏书,立年仅八岁的刘弗陵为太子,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与金日磾、上官桀等人共同辅政。
(二)辅佐幼主 平定叛乱
汉昭帝即位后,朝政大权尽归霍光。这位权臣行事极为规范,连站立的位置都分毫不差,令暗中观察的郎官们叹为观止。他用人唯才是举,曾破格提拔过许多秉公执法的官员,但也因此树敌不少。
上官桀作为霍光的亲家,与昭帝姐姐鄂邑长公主结党营私,多次被霍光严词拒绝。怀恨在心的他们竟诬告霍光谋反,趁其休沐时上奏昭帝。不料年幼的昭帝明察秋毫,当场识破阴谋,厉声呵斥道:大将军忠心耿耿,先帝所托,岂有异心?上官桀等人又密谋在宴席间伏杀霍光,继而废黜昭帝,迎立燕王。然而消息走漏,霍光将计就计,派兵包围公主府,一举粉碎政变。长公主自缢,燕王刘旦畏罪自杀,朝局转危为安。
经此一役,霍光威望更盛。即便昭帝成年后,仍将朝政全权委托于他。在霍光辅佐下,西汉王朝重现繁荣景象,四方蛮夷纷纷归附。
(三)废立明断 中兴汉室
元平元年(前74年),年仅21岁的昭帝驾崩,因无子嗣引发继位危机。当时武帝六子中仅广陵王刘胥在世,但因其品行不端早被先帝剥夺继承资格。经朝议,霍光奏请皇太后,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
谁知刘贺荒淫无道,在位27天内就犯下1127件荒唐事。据《汉书》记载,他甚至在昭帝丧期强抢民女,在灵前嬉戏作乐。面对如此昏君,霍光毅然效法商朝伊尹,联合群臣奏请太后废黜刘贺,改立流落民间的武帝曾孙刘询,是为汉宣帝。
宣帝即位后,在霍光辅佐下励精图治,开创昭宣中兴的盛世局面。霍光以过人的政治智慧,先后辅佐三帝,为西汉王朝的延续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班固在《汉书》中盛赞其匡国家,安社稷之功,可谓实至名归。
[作者简介] 赵心放,重庆籍作家,擅长历史人物传记创作,作品常见于各大报刊及网络平台。其文笔生动,考据严谨,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历史风云人物的真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