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明治同志是一位典型的厚积薄发式革命将领。他1905年出生于湖南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时曾在家乡读过几年私塾,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基础。青年时期的彭明治不甘于贫困现状,先后辗转湖南、广东等地谋生,做过账房先生、码头工人等职业,亲身经历了旧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1924年,他在广州街头偶然看到黄埔军校的招生告示,怀着救国救民的理想报名应试,凭借过人的才智和坚定的意志,成功考入黄埔一期,从此踏上了革命道路。
1925年,彭明治随黄埔学生军参加东征战役。在攻打梅州、汕头等地的战斗中,他作战勇猛,多次率队冲锋陷阵,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同年,在革命思想的感召下,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在周恩来同志的推荐下,他被派往叶挺独立团担任排长。北伐战争期间,他率部转战湖南、湖北等地,在攻打长沙、武汉等战役中屡建奇功。由于作战时总是冲锋在前,战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小阎罗。
1927年,彭明治参加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南昌起义。起义部队南下途中遭遇强敌围攻,他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最终与部队失散。伤愈后,他历尽艰辛寻找组织,1930年终于重新回到红军队伍。在中央苏区时期,他先后参与指挥了多次反围剿作战,与黄永胜、邓华等将领密切配合,屡次击退国民党军的进攻。
抗日战争爆发后,彭明治先后在八路军、新四军任职。1944年,他率部在苏鲁豫边区与日伪军展开激烈战斗,连克数城,缴获大量武器装备。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挑衅,他沉着应对,成功化解了危机。解放战争时期,他率部转战东北战场,在辽沈战役等重大战役中表现出色。1948年,他因战功卓著被破格提拔为兵团副司令员,这一特殊晋升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他的高度信任。
新中国成立后,彭明治本以为自己会继续在军队服役,却意外被周恩来总理点名调往外交部工作。起初他对这个安排颇有顾虑,但在总理的耐心开导下,最终欣然接受了新的使命。1950年,他远赴波兰担任驻外武官,为新中国外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晚年时期,他仍心系国家建设,撰写了大量革命回忆录,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彭明治将军一生戎马倥偬,从北伐战争到解放战争,他指挥或参与的大小战役多达数百次,以其出色的运动战指挥艺术赢得了常胜将军的美誉。转入外交战线后,他又为打破西方封锁、拓展国际空间做出了重要贡献。可惜由于战争年代多次负伤,他的健康状况一直欠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才能的充分发挥。1993年5月,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将军因病逝世,享年88岁。他的一生,是革命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