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当得久了,也未必真风光。大多数时候,这个位子上坐的那个人,一手搅着万里江山,一手却按不住自家那一锅烂事。你说皇帝有多权势滔天吧,可家里那些兄弟姐妹、妻妾子嗣,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谁能想象,堂堂君主,晚上都得提心吊胆,怕身边人翻脸,王朝里暗流涌动。有些人,命里就是得和自己的家人做一辈子仇敌。
光说唐朝,大多数人只记得“贞观之治”那几个金光闪闪的字,却很少琢磨李世民当年是怎么上位的。说得好听点,什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说到底,都是写在圣贤书里的理想状况。真实的唐朝皇宫,哪有什么安宁日子。李渊倒下那天,应该多少也带着点怨气。毕竟做人父亲的,要被亲生儿子逼着退位,脸面、亲情、威严,一夜之间碎了个干净。
其实李渊自己很能折腾。年轻的时候从马背上打下江山,心里那点野劲儿一直没散。他退位后,反倒像是松了口气,日日和妃子喝酒作乐、聊风月,还不耽误添几个孩子。算下来,这位唐太祖一辈子生的儿女,差不多能组个足球队带替补,儿子有二十几个,女儿也一堆。那些小王爷、小公主,一个个生在深宫,也没少让人头疼。
可这些孩子,养得多了,麻烦也大。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不是这么翻车的?皇室太子、二王爷、三公主、四世子,先天带着权贵标签,每个人活着都像一颗定时炸弹。你硬封,他心里不服;你宠着,早晚生出事端。李世民当年对这堆兄弟姐妹,真是有苦说不出。他自己是怎么来的皇位,心里太明白——杀兄逼父,这仇怨摆明了不是一句“为了天下”就能化解的。
最难的是,你既不能一刀切了省事,也不敢全盘放养留隐患。杀吧,世人说你残忍,不杀吧,家国不安。这些皇子们拿着“皇家血脉”的招牌,回自己地头一站,立刻成了地方官的祖宗。地方官怕担风险不敢管,老百姓敢怒不敢言,最后事情都推给京城解决。李世民一面得安抚大家的心,一面还得端着自个的名声,每年得操心这些小王爷们分什么地、给点什么赏、娶谁家的姑娘,真想把脑袋塞枕头里不出来。
就算这么小心翼翼,他还是睡不安稳。玄武门那场血雨腥风过后,李世民早知道“自家人”最可怕,但这事也只能堆在心里装糊涂。没法子,说到底,这么大的家族,谁的命都是政治筹码。更让人头疼的是,给他们再多恩惠,也换不来真心和安全。想想那年,他一边给叔伯兄弟女儿备嫁妆,一边皱眉叹气,估计心里头骂自己千百遍了。
可这道难题,硬生生被武则天给破了——当然,下手方式够让人心惊胆寒。别管你是宗亲还是先帝余脉,在她眼里都跟自家人没太多关系。李家子孙们正琢磨怎么跟这个女主人公斗法,武则天就已经做好了“大开杀戒”的准备。她用的不是“委屈求全”,而是干净利落的铁腕。表面上说是以李氏合谋作乱为罪由,暗地里其实是要斩草除根。一次清洗,朝野上下都老实了。
多少年轻的李家人,一夜之间进了大牢,有的流放,有的直接掉了脑袋。朝堂上的大臣们都噤若寒蝉,谁还敢掀桌子?说来残酷,不仅解决了“后宫难题”,更顺带给自己立了威信。武则天自己也知道,这主意冷硬无情,可别无选择。说穿了,她不是李家人,自然不用演什么手足情深。“自己的孩子自己疼,别人的娃么,翻脸也无妨”,这大概是她那时候心里的真实想法。
更讽刺的是,武则天自己做母亲的手段也是让人望而生畏。几个亲生子女,不见得能活完少年。李弘、李贤,哪个不是死于母亲设计的招中?甚至连女儿都成了她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你说她心狠手辣吧,确实。但也不得不承认,能在那个局面下活下来,还能稳住乱局,除了铁手腕,大概真找不到第二条路。
武则天的强悍,让李世民生前惦记的那摊烂泥,最终算是被清理了。大周的天下,表面光亮,内里却多了一层隐隐的凉气。不得不说,在她的治理下,朝廷开始效率起来,经济、文化都欣欣向荣。可这种“快刀斩乱麻”背后,是多少家庭的破碎?李家子孙,曾经风光无限,如今一地鸡毛。
往回看,所有这些乱局,跟李渊也脱不了干系。年轻时的李渊也许缺点狠劲,也许太贪心,算来算去,连自家兄弟都留了祸根。兄弟之间有芥蒂,儿子跟父亲算总账,做皇帝的人还得被自己的女人给摘了江山。这种命运弄人,谁能早早想到哪一步?
其实说了这么多,李渊、李世民、武则天这些历史“赢家”背后,哪有真正的赢家。千秋百代,写进史书的终归太少。我们后人回头看,是不是太容易用几个标签一句台词,把他们的一生简简单单盖棺定论?但那些脉脉暗涌、骨肉亲情、无奈纠结,时间一长谁都当它不存在了。
历史就是这样,表面风光背后,每个人都有说不尽的难处。你可以说武则天太狠,也能体会李世民的困局。可如果手里真只有一张烂牌,到底怎么出?我们这些旁观的人,坐在屋檐下喝着茶评说,是该叹息一声,还是该释然一笑?江山到底属于谁,谁又能守到最后?
留个念想在这吧。若你是他们,你又会怎么选?
上一篇:构建青藏高原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