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原本依附于曹魏集团的刘备突然发动兵变,在徐州境内袭杀了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车胄,这一举动标志着刘备与曹操的联盟关系彻底破裂。当时正值袁绍势力如日中天之际,刘备随即选择与袁绍结盟,共同对抗曹操。次年(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亲率精锐之师东征刘备,在这场决定性的战役中,关羽因战局所迫,不得不暂时栖身于曹营,成为曹操帐下一员大将。
让我们设想一个历史发展的可能性:倘若刘备在此战中不幸阵亡,而关羽在得知主公死讯后,真心实意地归顺曹操。那么,在曹操麾下名将如云的军事集团中,关羽究竟能获得怎样的地位?
经过对三国时期军事制度的深入分析,笔者认为,虽然关羽可能难以超越曹操的宗室将领成为首席武将,但他完全有实力跻身曹魏集团武将前三甲之列。特别是在非曹氏、夏侯氏的外姓将领中,关羽必定能独占鳌头,成为外姓将领中的第一人。
关羽素以性格刚烈、傲视群雄著称,但这种高傲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其过人的军事才能之上。他不仅武艺超群,更难得的是具备统帅之才。在群雄并起的乱世中,勇猛的将领或许不难寻觅,但能够独当一面、运筹帷幄的帅才却是凤毛麟角。
历史记载中,关羽的军事才能有目共睹。在官渡之战前夕,他于万军之中取袁绍大将颜良首级,如探囊取物;后来镇守荆州期间,他巧用天时地利,以水攻之计大破曹魏七路大军,生擒名将于禁,斩杀猛将庞德,这一系列辉煌战绩令中原震动。从这些战例可以看出,关羽完全具备统领一方、决胜千里的帅才资质。
值得注意的是,曹操对关羽的赏识可谓非同寻常。据《三国志·关羽传》详细记载,曹操在俘获关羽后,立即授予其偏将军之职,并给予极高的礼遇。然而关羽最终选择将曹操赏赐的所有财物原封不动地留下,并附上辞别书信,毅然决然地追寻刘备而去。当曹营诸将建议追击时,曹操却大度地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在关羽短暂归顺期间,曹操对其的优待可谓空前绝后。不仅频繁设宴款待,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还赏赐了大量金银珠宝和美女。更令人称奇的是,即便在关羽决意离开时,曹操也展现出非凡的胸襟,不仅不加阻拦,还特意下令沿途关卡不得刁难。
从官职晋升来看,关羽一入曹营便获封偏将军,不久又加封\"汉寿亭侯\"。相比之下,曹操麾下其他名将如张辽、徐晃等人,都是在官渡之战后才获得偏将军的职位。作为一个降将却能获得如此殊荣,足见曹操对关羽的器重程度。
综合来看,曹操对关羽的赏识之情溢于言表。以关羽的卓越军事才能,若长期效力于曹魏集团,必定能建立更多功勋。虽然其地位可能难以超越曹操的族弟夏侯惇,但完全有可能超越夏侯渊、曹洪等将领,甚至与曹仁比肩,成为曹操军事集团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将领。在曹魏集团的武将排名中,关羽极有可能位居第三,仅次于夏侯惇和曹仁,成为外姓将领中的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