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石家河遗址陶塑惊现4000年前人类指纹 专家确认系长江流域最早指纹遗迹
近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了一项重大发现:在对天门石家河遗址出土的一件陶塑人像进行修复研究时,研究人员意外在其表面发现了清晰的人类指纹痕迹。经国内权威指纹鉴定专家现场勘验,最终确认这些位于陶塑左耳下与右耳下两处的细微痕迹,确为距今约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先民留下的立体指纹。这一发现不仅为研究史前人类活动提供了珍贵物证,更成为目前长江流域已发现的最早人类指纹遗迹。
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文物保护实验室内,记者见到了这件具有重大考古价值的陶塑人像。这件文物尺寸极为精巧,整体宽度仅2.8厘米,高度3.7厘米,相当于一枚硬币大小。在专业考古人员的引导下,通过特定角度的光线照射,可以观察到陶塑表面若隐若现的细密纹路。这些纹路呈波浪状分布,与常见陶器表面的制作痕迹明显不同,引起了修复人员的高度关注。
据考古记录显示,该陶塑出土于石家河文化核心区的三房湾遗址地层中。由于历经四千年的埋藏,出土时陶塑存在局部残缺,表面还附着有钙化物和泥土沉积。文物修复专家在采用显微设备清理表面沉积物时,意外在陶塑耳部区域发现了疑似指纹的特殊痕迹。通过高精度三维扫描仪测量,这些痕迹的脊线间距介于0.31-0.37毫米之间,与当代人类的指纹特征参数高度吻合。
经过为期两个月的多学科联合研究,指纹鉴定专家最终确认:左耳下方的痕迹是由制作者右手食指或左手拇指多次按压形成的叠加指纹,而右耳下方则是一次性按压留下的左手拇指外侧纹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指纹并非后期接触所致,而是在陶塑未干时直接按压形成的立体印痕,为研究史前陶器制作工艺提供了直接证据。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介绍,此次发现并非史前指纹的孤例。早在2019年,河南渑池仰韶文化遗址就曾发现过两枚距今5000年的陶器指纹。但石家河遗址此次发现的指纹因其明确的制作过程关联性更具研究价值。作为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史前文明遗址,石家河已出土近万件陶塑作品,其中包括造型生动的人像,以及羊、鸡、猴、鸭乃至大象等动物形象。方勤表示,研究团队计划对这批陶塑进行全面扫描检测,以探寻更多可能存在的史前指纹信息。
(记者:田云华 佘利霞;学术支持: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编辑:朱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