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五位皇帝宋理宗赵昀在位期间,为彰显朝廷功勋,于宝庆二年(1226年)效仿唐太宗设立\"凌烟阁\"的典故,在临安皇城内修建了\"昭勋阁\"。这座建筑坐落在宫城西南角,由工部精心设计,采用当时最精湛的工艺。理宗特意诏令宫廷画院最负盛名的画师们,为二十四位功勋卓著的臣子绘制等身肖像,这些画像以金丝楠木为框,悬挂于阁内四壁,供后世瞻仰。
据明代张岱所著《夜航船》详细记载,入选昭勋阁的功臣包括:北宋开国功臣赵普、平定南唐的名将曹彬、主持编修《旧五代史》的薛居正、太宗朝重臣石熙载、灭南汉的主帅潘美,以及李沆、王旦等十六位北宋名臣;南宋方面则有抗金名将韩世忠、宰相赵鼎等八人入选。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名单中文臣多达十九位,武将仅占五位,充分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
在众多南宋将领中,抗金英雄岳飞的缺席尤为引人深思。这位令金兵闻风丧胆的名将,与张浚、韩世忠、刘光世并称\"中兴四将\",却未能跻身昭勋阁。究其原因,张浚和韩世忠都曾在危难之际救驾有功,而岳飞虽战功彪炳,却因两件事触怒皇室:其一是在1137年建议高宗早立养子赵瑗(即后来的孝宗)为太子,这被视为武将干政;其二是与高宗\"迎还二圣\"的国策相左。实际上,高宗提出\"迎还二圣\"实为政治策略,他真正担心的是金人扶植其兄钦宗或其子赵谌为傀儡皇帝,威胁自己的正统地位。
靖康之变(1126年)后,金人在华北扶植刘豫建立伪齐政权。1137年伪齐被废后,金人又图谋立钦宗之子赵谌为帝。正是在此背景下,岳飞建议立储的举动虽最终促成孝宗继位,却让高宗深感武将干政的威胁。加之宋代自太祖\"杯酒释兵权\"以来对武将的猜忌传统,最终导致绍兴十一年(1142年)除夕,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赐死于大理寺风波亭,时年三十九岁。尽管孝宗即位后为岳飞平反,但理宗时重修功臣名录,岳飞仍被排除在外。
理宗在位期间,面对新兴的蒙古帝国,采取了联蒙灭金的策略。端平元年(1234年),宋蒙联军攻破蔡州,金哀宗自缢,延续119年的金朝灭亡。但理宗随后发动的\"端平入洛\"行动——趁蒙古主力北返之机收复开封、洛阳、商丘三京,却直接引发与蒙古的全面战争。这一战略失误导致南宋提前面对更强大的敌人,为王朝覆灭埋下祸根。45年后的祥兴二年(1279年),随着崖山海战惨败,陆秀夫负幼主投海,延续三百二十年的赵宋王朝最终落幕。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理宗为雪靖康之耻而灭金,却重蹈了联强敌灭近邻的覆辙,使南宋步了北宋的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