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堪称中国历史上人才最为璀璨的黄金时代,不仅涌现出曹操、刘备、孙权等雄才大略的君主,更诞生了张飞、关羽、周瑜、赵云等威震天下的名将。而最令后世传颂的,当属以诸葛亮、庞统为代表的智谋之士,他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其传奇故事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
在这个群星闪耀的时代,还有一位隐世高人鲜为人知,他就是被后人尊称为\"水镜先生\"的司马徽。这位来自河南禹州的隐士,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学者,精通奇门遁甲、兵法韬略和儒家经典,学识之渊博令人叹服。他一生慧眼识人,正是他将诸葛亮和庞统这两位旷世奇才引荐给了刘备,为蜀汉的建立埋下了重要伏笔。
水镜先生最著名的预言之一,是在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所说:\"孔明虽得其主、未得其时\"。这句话意味深长,道出了诸葛亮虽遇明主刘备,但当时汉室衰微已成定局,曹魏和孙吴势力如日中天,而刘备实力薄弱。诸葛亮\"匡扶汉室\"的宏愿注定难以实现,最终只能徒劳无功。这一预言在数年后得到应验:尽管诸葛亮呕心沥血辅佐刘备建立蜀汉,但蜀国最终还是败亡于刘禅之手,而诸葛亮本人也因过度操劳,病逝于五丈原军营。
水镜先生一生清贫自守,虽屡次有人请他出山辅佐,都被他婉言谢绝。当时求贤若渴的曹操曾将他留在帐下,正准备委以重任时,水镜先生却突然染病,不久便与世长辞。这位才华横溢的隐士终其一生未能施展抱负,或许正是因为他早已看透了自己\"生不逢时\"的命运。他的故事,为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增添了一抹悲情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