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联广袤的领土上,曾意外发掘出一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中国汉代宫殿遗址,这一发现至今仍鲜为人知。事情要追溯到1940年,当时在前苏联哈卡斯自治州首府阿巴坎城外约八公里处,一群工人正在紧张地修筑一条公路。当施工推进到一处山岗边缘时,工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本普通的黄土层下突然出现了大量破碎的瓦片,这些瓦片排列有序,明显是某种建筑遗迹。更令人惊奇的是,部分保存完好的瓦片上还清晰地镌刻着神秘的图案,经辨认竟是古老的汉字。意识到这一发现的重要性,现场负责人立即将情况上报给了当地政府。
1941年,时年35岁的苏联著名考古学家谢尔盖·吉谢列夫教授带领专业团队来到现场,展开了系统的考古勘探工作。经过细致的发掘,一座规模宏大的汉代宫殿遗址逐渐显露真容。这座宫殿被完整地掩埋在一座小山岗之下,整体建筑群包括19个功能各异的房间和一个面积达144平方米的中央大殿,总占地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宫殿外围筑有厚达两米的木骨泥城墙,其建筑风格和布局特征都明显具有典型的中原文化特色。主体建筑严格按照中国传统建筑规制建造,坐北朝南,设有七扇气势恢宏的殿门,每扇门上都装饰着精美的铜铺首。出土的瓦当上清晰可见用汉隶书写的\"天子千秋万岁常乐未央\"字样。这一重要遗址后被正式命名为阿巴坎宫殿遗址。
关于这座神秘宫殿的主人身份,学术界一直存在诸多争议和猜测。俄罗斯著名考古学家L.A. 叶夫秋霍娃与日本学者角田文卫经过研究认为,这座宫殿很可能是汉代名将李陵的居所。而另一位俄罗斯学者A.A. 科瓦廖夫则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这处遗址更可能是卢芳及其家族的住所。
中国学者也对此提出了独到见解。中山大学历史学家周连宽教授经过考证后指出,阿巴坎宫殿的主人很可能是王昭君的长女须卜居次云。他认为在乌累若鞮单于统治时期,亲汉的须卜居次云与其丈夫权势达到顶峰,为彰显地位而在边疆地区建造了这座宫殿。
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则持不同观点,他通过文献考证排除了李陵说,认为这座宫殿更可能是为某位和亲的汉家公主所建。郭老推测:\"这很可能是汉朝皇室为远嫁异域的和亲公主所建,用以慰藉她的思乡之情,作为陪嫁的一部分。\"这一观点为研究汉代和亲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