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富国:用生命守护生命的排雷英雄
杜富国这个名字,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这位来自贵州遵义湄潭县的英雄,1991年11月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的父母终日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用汗水浇灌着这片红色的土地。正是在这片浸润着革命精神的热土上,年幼的杜富国常常驻足于娄山关、遵义会议会址等革命遗址,聆听红军故事,那些英勇无畏的革命先烈在他心中播下了从军报国的种子。
2010年12月,19岁的杜富国怀揣着军旅梦想,毅然踏入了军营,被分配到云南边防部队。新兵训练的日子异常艰苦,每天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严格的军事纪律,让这个农村小伙吃尽了苦头。但他从不叫苦叫累,常常在熄灯后还加练体能。正是这份坚韧,让他在短短几年内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边防战士。2015年6月,当得知云南边境仍埋藏着大量越战遗留的地雷时,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加入了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
排雷工作堪称\"刀尖上的舞蹈\"。在炎炎烈日下,杜富国和战友们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手持探雷器,在危机四伏的雷场一寸一寸地排查。起初,文化程度不高的他在理论考核中成绩落后,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加班加点学习,常常挑灯夜读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几个月后,他就掌握了专业的排雷技术。在排雷一线的三年里,他执行任务上百次,成功排除各类爆炸物2400余枚,成为队里公认的技术骨干。
2018年10月11日,在云南麻栗坡县坝子雷场的一次排雷作业中,杜富国发现了一枚危险的加重手榴弹。千钧一发之际,他大喊\"你退后,让我来\",将战友艾岩护在身后。随着一声巨响,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弹片被他的身躯阻挡,艾岩得以安全,而杜富国却永远失去了双眼和双手。
在生死攸关的72小时里,军地专家组成的医疗组为他进行了眼球摘除和双手截肢手术。转院至昆明军区总医院后,经过三个月的精心治疗,他的生命体征终于稳定。闻讯赶来的妻子王静和父母日夜守候在病床前。新婚不久的王静毅然辞去工作,全身心照顾丈夫。面对残缺的身体,杜富国曾一度陷入绝望,甚至提出离婚以免拖累妻子,但王静坚定地握着他残缺的手臂说:\"这辈子我认定你了。\"
漫长的康复之路充满艰辛。杜富国不仅要适应黑暗的世界,还要学习使用义肢。他像小学生一样从零开始,用残臂夹着笔练习写字,用盲文阅读书籍。更令人敬佩的是,他还通过自学考取了更高学历,并苦练播音技巧。2019年2月,他荣膺\"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被授予一等功等多项荣誉。康复后,他主动要求回到部队,现任南部战区陆军某旅播音员,用声音继续为强军事业贡献力量。
时至2025年,已是二级军士长的杜富国依然坚守在军营。南部战区陆军领导多次前往慰问,每次他都坚定表示:\"困难打不倒我,我会继续前进。\"如今,他不仅重返战位,家庭生活也幸福美满。妻子王静为他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孩子,弟弟妹妹也都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这个军人家庭用行动诠释着忠诚与担当。
七年时光荏苒,杜富国用坚韧不拔的精神向世人证明:真正的英雄不会被命运击倒。从排雷尖兵到励志楷模,他始终保持着军人本色。正如他常说的那样:\"只要心中有光,人生就不会黑暗。\"这位用生命守护生命的英雄,仍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