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天下风云突变。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攻入京城,崇祯皇帝走投无路,最终在煤山自缢身亡。李自成的政权尚未稳固,吴三桂却为保家眷与地位,引清军入关。清军铁骑席卷而来,锐不可挡,李自成节节败退,失地日渐增多。然而,在这风雨飘摇的局势中,一支由女子组成的“娘子军”竟出人意料地打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胜仗,其中的曲折与传奇,耐人寻味。
在讲述这场战事之前,不得不先介绍双方的将领与战场背景。所谓“娘子军”,顾名思义,乃由女子组成的武装队伍。她们的领袖人称“红娘子”,真名已不可考。她原本只是江湖上的一名艺人,因常年身着红衣表演而得名。她出身卑微,最深切地体会到官场黑暗与社会不公。长期遭受凌辱与压迫后,她毅然举起反抗大旗,组织艺人、穷苦百姓组建队伍,诛杀贪官污吏,劫狱救人,劫粮赈济饥民。她并非只凭血气,更有谋略与胆识。
红娘子在起义过程中结识了以施粥济民闻名的李岩,并与其结为伉俪,二人一同投靠李自成。不料李自成听信谗言,残忍地杀害了李岩。红娘子虽幸免于难,却痛失丈夫,誓言报仇雪恨。自此,她一边抗击清军,一边与李自成为敌,竟能在以寡敌众之中屡获胜利,其计谋与胆识丝毫不逊于男子。
清军势大,李自成终因节节败退而溃散。红娘子无奈之下,投奔南明巡抚何腾蚊,并受命镇守江淮要冲——英山。此地关乎鄂皖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与她对阵的,是清军凶名在外的猛将伊阿琦,人称“满洲恶狼”。然而,何腾蚊麾下有官吏早已暗中投敌,将军情一一泄露。伊阿琦遂先下手为强,提前杀至英山,将城中粮草、铁器、牛羊、农具洗劫一空,带不走的悉数焚毁,甚至屠城以绝后患。之后,他仅留小股兵力守城,自己率军继续追击李自成。
红娘子抵达英山后,迅速歼灭敌军残部,收复城池。巡视之时,她见到城中只剩老弱病残,且多奄奄一息。她愤慨于清军残暴,又怜悯百姓困境。眼见百姓因无工具而无法耕种,她毅然下令将士缴出兵器,改造成农具,交还百姓,以助其生存。此举虽赢得人心,却也让叛徒再次将情报泄露给伊阿琦。得知娘子军失去兵器,伊阿琦以为天赐良机,决意一举歼灭红娘子。
不久,清军重返英山。伊阿琦命弓箭手先行远攻,箭雨如骤雨倾泻,娘子军损失惨重。然而他并未贸然冲锋,唯恐中有埋伏。此时,红娘子毅然登上城墙,高声喝道:“城下早已埋伏奇兵,尔等若不怕死便上来!”此言反令伊阿琦更加笃定城中虚弱,以为空城计在虚张声势,遂下令大军攻城。
出乎意料的是,当清军铁骑冲入城门,战马纷纷踉跄倒地,甲士亦举步维艰,竟无法行动。原来,红娘子早在带领百姓开荒时,发现英山境内蕴藏磁石矿。她机敏地想到清军皆披铁甲、铁蹄,于是将磁石挖出,浅埋于城门要道。待大批清军陷入其中,盔甲与铁蹄被牢牢吸附,寸步难行。红娘子率众立即举起事先削尖的竹竿,将敌军团团围杀。就这样,伊阿琦的四万铁骑全军覆没,大半死于竹矛之下,余者四散逃命,伊阿琦本人也未能幸免。
这场以巧制胜的战役,充分展示了红娘子的胆识与智慧。她并非虚构人物,而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抗清女杰。其事迹被载入《梼杌近志》《鹿樵纪闻》等史料,成为明清之际“巾帼不让须眉”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