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康简王朱友堚,明朝第二任华阳王,是明代皇室中一个相当特殊的存在。他的父亲朱悦燿,乃是蜀献王朱椿的第二子。按照当时的继承规则,原本应由朱椿嫡长子朱悦燫继承蜀王爵位。然而,朱悦燫一脉因无嗣而断,导致朱悦燿这一支本有机会承袭蜀王爵位。但由于一场激烈的权力斗争,朱悦燿错失了这个机会,不仅如此,朝廷还下令将他迁至澧州,失去了继续争取继承的权利。
虽然失去了蜀王的继承权,但朱悦燿依然保持了华阳王这个较为低位的郡王爵位,成为了这一荣誉的守护者。可没想到,这一切并未让他安分。即使被流放至澧州,华阳王一系的后代依然无法放下权力的欲望,尤其是朱友堚。继位后的朱友堚,做事极为放肆,他在澧州时期的行为无所顾忌,甚至与自己的亲弟弟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兄弟之间的矛盾一度让朝廷的两位皇帝——明代宗和明英宗——头痛不已。令人惊讶的是,尽管两兄弟犯下诸多错误,他们最终仅仅受到了一些警告,而没有遭遇更严重的惩罚。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的主人公——朱友堚的儿子朱申鍷,成了第三任华阳王。从朱申鍷的祖父时代起,华阳王的家族就没有停止过犯错。甚至在朱友堚当王时,家族还得以保住爵位,已经是幸运。可到了朱申鍷这一代,家族的错误似乎更加严重,最终导致他因犯下严重过错而被革除爵位。
成化九年八月,朱友堚上奏给朝廷,提出自己的父亲是蜀献王的次子,且五叔保宁王则是由妾室所生,按理说,他应该继承王位,而非保宁王继承。因此,他请求重新分配蜀献王的遗产。在经过朝廷讨论后,明宪宗回应称蜀王之位已经尘埃落定,无法改变,但表示可以让现任蜀王施以些许援助给朱申鍷。于是,现任蜀王拿出了500两黄金,交给了朱申鍷。然而,朱申鍷竟然认为这笔钱过于微薄,拒绝接受,甚至对朝廷的好意表现出不满。明宪宗得知后严厉斥责了他,并警告他不要再有不当的要求。
尽管如此,朱申鍷依旧我行我素,性格固执。成化十五年,朱申鍷与弟弟朱申的恶行再次暴露。根据史料记载,这对兄弟不仅在父亲去世时表现出不孝之行,而且还违法乱纪,不仅草菅人命,还在丧礼期间互相攻讦。与朱友堚当年相比,兄弟俩的行为愈发恶劣,明宪宗也终于忍无可忍,直接革除了他们的爵位。尽管如此,宪宗仍然给予了他们一个机会,允许他们“戴民巾闲住”,只要他们不再犯错,仍有可能恢复爵位。然而,朱申鍷兄弟俩的固执依旧没有改变。
成化十七年,朱申鍷又因强娶三名妇女触犯朝廷法令,未能及时送还这些妇女,最终被揭露出谎言。在面对这一违纪行为时,朝廷才迫使他将三人送回其家。而在成化十八年,朱申鍷因失去爵位而向朝廷哭诉贫困,竟然得到了五十石仓米的赐予。未曾料到的是,朱申鍷竟在此之后因克扣军粮而再次陷入困境,甚至诬陷镇抚侯良,企图推卸责任。明宪宗气得不轻,再次严厉斥责了朱申鍷,并表示对他的宽容已到极限。
然而,尽管朱申鍷屡次犯错,朝廷的宽容并未完全消失。事实上,朱申鍷竟在死后被恢复了爵位。事情发生在他去世之后,源于他的母亲杨氏一直希望能够为儿子争取回这个爵位。杨氏尽管知道自己的儿子不孝,但依然希望能替他挽回一点尊严。因此,她在朱申鍷去世后,终于敢向明孝宗请求恢复儿子的爵位,得到了同意。史料记载,明孝宗最终批准了朱申鍷的儿子朱宾泟袭爵,从而使得华阳王的爵位得以延续。
朱宾泟继位后,表现出了显著的贤德与治国能力,获得了百姓的赞誉。因而,华阳王的名声得以恢复,并且得到了皇帝的认可。至正德二年,朱宾泟正式请求恢复已故父亲的爵位,经过一番辩论后,终于获得了许可。尽管在一开始,有些官员对朱申鍷的恶行提出反对,但最终,反对者被迅速处理,最终朱申鍷的爵位得以恢复,并获得了一个极为特殊的谥号“悼康”。
朱申鍷的复爵,在某种意义上,既是他不悔过的象征,也是他母亲深情的体现。这一事件不仅改变了华阳王家族的命运,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朝廷对于宗室的复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