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的某个夜晚,身穿旗袍的国民党女中尉郑少仪在夜色中匆匆奔跑,却在途中被新四军的战士们活捉。当她得知被捕后,反而激动地请求:“快带我去见叶飞!”这次与叶飞的相见,不仅让她的名字被历史铭记,也间接挽救了叶飞一命,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牵挂。
那天,郑少仪正在午休,突然被勤务兵叫了出来,报告说:“郑训员,上级指示,今天我们提前发军饷了!”她诧异地问道:“为什么这次这么早?通常不都是拖几天吗?”勤务兵急忙催促:“郑训员,快些吧!再迟就不好了!”郑少仪一边答应着,一边心中满是疑虑:这次为什么会如此不同?她知道,国民党军队拖欠军饷几乎是常态,尤其是在她所在的部队。而今天提前发饷,显然说明部队内部发生了重大变故,说不定就是有新的军事行动即将展开。
郑少仪虽然在部队中的职位并不显赫,但她有着特殊的地位——她与一些高级军官关系密切,甚至参与过军饷的分发。这让她有机会接近一些重要的消息,她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打探一下局势的真相。领军饷的地方,一片喧闹,她听到周围的国民党军官们低声交谈,便趁机上前问道:“咱们今天怎么这么早发饷?”一位军官低声回答:“还能有什么,肯定是要开战了!我们这次的目标就是那么几个人,轻松取胜,根本不需要我们这么多人出动。”这一句话让郑少仪心头一沉。她心知肚明,驻扎在郭村附近的解放军,只有叶飞带领的2000人,而国民党方面却足足有两万,双方实力差距极为悬殊!她顿时意识到,解放军恐怕会面临突然袭击。
此刻,郑少仪的接头人并不在场,时间又极为紧迫。她心急如焚:是将这一消息传递出去,冒着暴露身份的风险,还是袖手旁观,眼看着解放军部队遭受袭击?她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决定。她一定要将这一情报带给叶飞,哪怕前方有无数障碍。在国民党军官们还在讨论军饷时,她迅速转身,穿过田埂,朝着郭村的方向奔去。
天色渐暗,郑少仪终于在夜幕降临前抵达了郭村,但接踵而来的问题又让她陷入困境:她面前是一条湍急的大河,周围漆黑一片,船夫早已不见踪影。此时,郑少仪体力已经接近极限,且她并不会游泳。她心里一狠:“走到这里,绝不能回头!”于是,她毫不犹豫地跃入水中。河水冰冷而急流湍急,郑少仪几乎失去意识,只能拼命地向岸边挣扎。经过漫长的挣扎,她终于摸到河岸,疲惫地爬上岸。衣服已经全湿透,身体几乎不再有力气,但她依然没有放弃,凭着最后的坚持,她终于在黎明前抵达了新四军在郭村的指挥部。
“同志,我要见叶飞首长!”郑少仪的声音虽然疲惫,却充满决心。新四军的战士们看到她浑身湿透,衣服破损,面露怀疑:“她到底是谁?怎么会在这种情况下突然出现?”郑少仪见状,毫不犹豫地向他们坦白:“我是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政训处的政训员。”她的身份让战士们吃了一惊,但他们决定不再拖延,立刻押解她去见叶飞和管文蔚。郑少仪将自己掌握的情报一一告诉了两位首领。话音未落,她再也支撑不住,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得知这些情报后,叶飞和管文蔚迅速作出了部署,成功地挫败了国民党的偷袭,取得了郭村保卫战的胜利。这场胜利为三个月后的黄桥决战奠定了基础,也极大鼓舞了新四军的士气。而郑少仪的果断和勇气,也使得她在叶飞心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叶飞对她的评价极高,认为她是非常了不起的战士。
这场战斗之后,郑少仪已经无法再继续在国民党阵营内活动。她选择加入新四军,继续为抗战事业贡献力量,并且将自己的名字“李欣”改为大家熟知的“郑少仪”,在新四军中为自由与解放而战。
这段经历,不仅成为她人生的转折点,也为她赢得了历史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