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是一种缘分,而能够做到彼此了解和信任,则更为难得。当两个人能够做到“知己”,便进入了心有灵犀的境地。康熙四十六年,皇四阿哥胤禛与十三阿哥胤祥一同南下江南,前往扬州进行赈灾筹款。这一行动的背后,显现出扬州一带灾情的严重程度,若非如此,皇帝的儿子怎会亲自出马,前来督导灾后重建呢?
根据《雍正王朝》电视剧及二月河的作品分析,胤禛的南巡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灾民的困境,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个人目的——他要亲自拜会那个久闻大名的举人——邬思道。十多年来,胤禛听闻邬思道的文才才情,心中一直充满疑问,因此这次南下,胤禛决心亲眼看看邬思道的才学究竟如何。
令人意外的是,胤禛与十三阿哥胤祥并非偶然在扬州的某个桥头遇见了邬思道。实际上,这背后藏着年羹尧的功劳——年羹尧早已在扬州等候,准备安排这一切。年羹尧此时正担任杭州官职,这样的安排显然是为了迎接“主子”四爷的到来,足见他是如何精心策划这一切。
实际上,除了年羹尧之外,四阿哥胤禛的真正幕僚还有一位名为戴铎的官员。戴铎与邬思道有着多年的交情,他了解邬思道的独特才能,因此才将他推荐给胤禛。电视剧中的描述是,胤禛与邬思道一见如故,尽管邬思道是一位瘸子,依旧气度不凡,才学出众。此刻,胤禛心中已决定将邬思道收入麾下,成为自己阵营中的重要成员。
尽管四阿哥胤禛未曾直接揭示身份,但邬思道凭借他们的谈吐与举止,早已意识到这两位不寻常的皇子身份。尤其是在他们身后,跟着两个看似不起眼、却身怀特殊背景的人物——李卫和高福。即便这两人打扮得再如何华丽,也难掩他们的贫民出身,但却毫无疑问,未来将会在四阿哥胤禛的事业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那个时代,皇帝一词对所有皇子都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尤其是皇帝的儿子,几乎每个都有着一个成为皇帝的梦想。然而,想要登上皇帝的宝座,除了拥有血统的优势,更多的还需要具备能力和机遇。四阿哥胤禛虽然知道康熙已经决定将太子之位传给二阿哥胤礽,但他逐渐察觉到康熙对于胤礽的态度并不如之前那样坚定,甚至有些不满。
其他几位兄弟眼看着康熙的动向,似乎都蠢蠢欲动,四阿哥胤禛也不例外,可能他也在考虑自己是否有机会挑战这个看似已经确定的继承人地位。虽然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在表面上是胤礽的忠诚支持者,但他们心中自然也有着自己的打算。对于他们而言,能为自己的“小阿哥”们找到一位合适的老师,绝对不止是为了表面上的“礼节”,背后往往还隐藏着更多的深意。
此时,邬思道却并不知道,眼前的两位正是声名显赫的四阿哥与十三阿哥。邬思道此前在监禁中度过了十年之久,一旦有机会,他绝不会错过。雍亲王府的门槛高,只有真正有才华的人才能够获得接纳。对邬思道而言,四阿哥胤禛的接纳并非偶然,早在年羹尧的安排下,年秋月便开始专职照顾邬思道,这位大福晋的贴身丫头更是让邬思道感受到了特殊的待遇——一切都表明,四阿哥胤禛有着充分的准备。
这一切表明,胤禛不仅仅是在利用邬思道的才华,更是在背后暗藏着深谋远虑的“夺嫡”计划。四阿哥胤禛知道,若要真正获得支持,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巧妙安排。果然,没过多久,康熙四十七年的冬天,太子胤礽便因不满被废除,而邬思道也迅速成为了四阿哥胤禛夺嫡斗争中的重要角色。这一切,仿佛是四阿哥胤禛的精心布局,他早已为自己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