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儒风独茂”古村落——孔灵村变迁发展探析
创始人
2025-09-28 07:31:48
0

唐延军

微信版第1778期

孔灵村位于绩溪县城西南4公里的翚(徽)岭南麓,古村依山傍水,群山环绕,县内第二大河流——大源河从西北缓缓流来,穿境而过,河两岸田连阡陌,白墙黑瓦,飞檐翘角,“天人合一”。孔灵村有着1800多年历史,古村最早的姓氏为孔,南宋时期,汪氏迁至,枝繁叶茂,成为望族;清朝末年,迭经太平天国兵燹与血吸虫病的毁灭,人口急剧减少,外省外县多姓迁入,繁衍为“百姓村”,共同耕耘,如今发展成与县城工业园区相邻的富庶之地。

徽州素称“东南邹鲁”,是“程朱理学”的故乡,“儒风独茂”,孕育了灿烂的徽文化,古村落是先辈们留下的智慧结晶,历史文化遗产之瑰宝。孔灵是个典型的徽州古村落,至今保存着不少明清时期的建筑,2019年荣获“中国传统村落”称号。

千年孔灵文化厚积

孔灵是一个有着千余年文化底蕴的古村,百姓敬重文化,普遍对文字、书籍、文化人有一种特别景仰、尊重和敬畏,是中华儒学思想经朱熹集大成在徽州世俗化、普世化的结果。“孔灵”村名的由来尤其体现了这一特点。据清代嘉庆《绩溪县志》载:西晋时,有一个叫孔愉的人,为避战乱,由会稽山来到新安徽岭,客居附近的孔家山,改孔姓为孙氏,以耕读为业,闲时课人子弟。由于他德行皆备,为人友善,当地百姓很是敬重。后来,孔愉不辞而别,更让百姓疑惑,都说孔愉是神人。因此,利用他居住的房屋建祠祭祀。直到孔愉被明廷敕封为“余不亭侯”时,百姓才知道他的真实姓氏。为了纪念孔愉,遂将地名定为“孔灵”。

南宋时,绩溪西坑67世汪原富性爱山水,为觅一个理想的聚居地,来到孔灵,寻觅孔愉遗迹,在孔家山上采到“灵芝”,视野所见地域开阔,宜耕宜居,占卦卜居,吉利有加,于是定居于此,娶妻生子,为汪氏孔灵始祖。汪氏家族由此繁衍生息,枝繁叶茂,明清时期,成为望族,绩溪汪姓的重要一支。

自古孔灵民风淳朴,文风蔚然,崇儒重教。据新版《绩溪县志》记载,明朝汪原、汪大同创办见梅书屋、毓香书屋,清光绪十三年汪承启创办私立崇是初等小学堂。清嘉庆《绩溪县志·选举志》记载:孔灵科第中举文科5人,明朝有汪遵、汪鲸、汪元诚、汪校,清朝有汪鲤翔;武科中举2人,明朝有汪懋功,清朝有汪化。

孔灵人重视宗族,厚爱血缘宗亲,诗礼传家,不忘根本。汪均安撰文《解说孔灵》:明嘉靖十六年(1537),从山东平度州知州任上的75世汪遵公致仕回乡,主持建造的孔灵汪氏宗祠——敬序堂落成,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为绩溪城乡为数不多的大祠堂之一。祠堂左侧巍峨耸立一石牌坊——“大夫坊”,上书“恩荣”,相传明穆宗为嘉奖汪家一门出两官(汪遵及侄儿汪鲸),皆清正廉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特降旨恩准。之后汪遵公又编撰《孔灵汪氏宗谱》,清乾隆四十年(1775)家族续编《绩溪孔灵汪氏宗谱》。

古村钟灵毓秀,地灵人杰。自从汪原富卜居孔灵后,汪氏后裔人才纷涌,名流辈出。依清嘉庆《绩溪县志》统计,孔灵汪氏名见经传的各类人才达52人之多。这些人才,或以宦业显著,或以学识传闻;或以丹青取胜,或以孝廉流芳。例如:明代正统年间岁贡汪瑢,任浙江长兴县知县,为政勤慎,执法如山。当地有一豪霸李错天欺诈杀人,长期逍遥法外。汪瑢到任后,根据讼状,明察暗访,掌握证据后,即将李错天绳之以法,深得百姓信赖。明嘉靖七年(1528)举人汪鲸,任四川保宁府通判期间,“严办猾吏敲诈勒索,减轻徭役负担,平反历史冤狱,立赈贷法,救济灾民,自奉极俭,常禄之外一无所取”,真正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汪鲸不但政绩卓著,而且著述颇丰。他解任后三十四年不履城市,一心写书,著有《茹露稿》《日知录》《秋园集》、《历朝名臣奏议》三十卷、《大明会计类要》十二卷等,是孔灵汪氏后裔出类拔萃者之一。

孔灵村背山面水,负阴抱阳,拥有徽州传统村落的特征。两条东西走向的古街,苍老浑厚的古石桥,历尽沧桑的古民居……它们是孔灵昔日辉煌的见证。村中建于明嘉靖时期的峻德堂,又名汪家大院,上下厅堂,通转楼,布局曲折有致,“三雕”精美,已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茶号”老屋,始建于明朝,深宅大院,建筑精美,雕梁画栋,大门楼上石雕为西湖美丽景致,至今保存完好,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峻德堂隔壁的怀德堂,清光绪时期建造,为通转楼。村西的本仁堂,清末建造。难能可贵的是,像这样的古民居,孔灵至今仍保存有数十栋之多。

徽商腾达“贾而好儒”

徽商将儒家道德伦理规范当作立身之本,明中叶之后,徽州崇儒重商,以“仁义礼智信”为商业伦理,徽商崛起。孔灵汪氏子孙读书博取功名,或者营商风生水起,吃苦耐劳,讲究诚信至上,以义为利,义中取利,热心慈善捐赈救灾,也令世人瞩目。

明清及民国时期徽商活跃,孔灵外出经商者渐多,涌现出不少杰出商家。旅外徽商有:峻德堂(汪遵公世家),明嘉靖时期创典当业于山东临清;怀德堂,开设茶庄和“同泰生”中药号于苏州阊门外;清同治初年时春堂,汪锡英、汪绍美父子开设“汪怡泰”总号杂货店于屯溪,分号散布于绩溪的临溪、旌德的三溪等地;清道光年间汪明德开设“汪复生”号土杂百货业于浙江兰溪西街;民国6年(1917)汪惠斋开设“惠丰大”号土杂百货业于杭州;民国时期汪家焘开设“海珊”号杂货店于绩溪南街。

汪安尚(1532—1577),峻德堂世家。出生于明嘉靖时期,从小励志读书,然科举考试落第,遂携资北上山东谋求发展,至临清之天桥口,见商业繁荣,即作小本生意,久之资本积累渐多,遂开当铺,历经三代,日渐发达。安尚为人正派朴实,诚实和蔼,就是童仆犯错也不施以难堪脸色;生性坦诚豁达,帮助别人胜过关心自己;遇事敏疾,见义必为,为当地人所称赞。

汪思兼(1573—1628),字继周,安尚公之孙。其父大顺公于思兼15岁时暴卒于临清,小弟尚在母腹,幸赖叔父大钦公扶持店务。然思兼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乐,不思上进,大钦公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涕泣教诲。不久思兼终于幡然醒悟,痛改前非,集中精力打点生意,不到数年店业日隆。后大钦公卒,思兼独自摄理业务,拓展店业至江西、福建等省,所用伙计数百人,管理井井有条。思兼衣着朴素,轻财重义,处世谨慎笃厚,“足不入郡邑,字不入官衙”,不仅店员敬服,市人亦对其尊重。数十年辛劳,终成巨业于临清,时人以“十万公”称之。

“时春堂”锡英公世家。清同治初年,十三四岁的汪锡英去浙江金华学生意,摆地摊,后租一小门面开店,渐积资金。时逢太平天国战争,交通时常中断,百业萧条,货源枯竭,锡英公果断决策,在浙江购买日用百货装满三艘船只,由新安江运至屯溪,同其子绍美开设规模颇大的“汪怡泰”杂货店,生意兴隆。之后,又在绩溪的临溪、旌德的三溪开设汪怡泰分号。民国初年,屯溪总号店隔壁煤油店失火,“汪怡泰”被殃及焚毁殆尽。其后汪承厚、承启、承原、承模等兄弟,前赴后继东山再起,遂在浙江龙游县城开“成泰号”杂货店,在乡下灵山开“怡丰益”杂货店。

孔灵地处新岭驿道,向北经翚岭关或新岭关可抵旌德和宁国、芜湖,向南过雄路、临溪能上徽州府,“大都通邑之衢”,南来北往行旅之人络绎不绝,自古为商业重地。村中东西两条古街道,店铺林立,终日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商旅沿着新岭驿道从西街入村,走过汪氏宗祠、五马桥畔,进入长达百余米的东街。民国时期,西街有店铺11家,其中当铺5家,轿行2家,饭店2家,杂货店1家,澡堂1家。东街有店铺23家,其中饭店5家,杂货店5家,马店2家,豆腐店2家,猪肉店2家,客栈1家,药店1家,百货店1家,铁匠铺1家,剃头店1家,糕点坊1家,洋铁店1家。古村繁华形成闹市。

孔灵汪氏“乐善好施”者不在少数,蔚然成风世代传承。诸如汪仲文、汪彦镇出资修建大通桥、溪西桥;汪文相看见病人赤足涉水,动了恻隐之心独资修建永安桥;更有汪锡畴流寓兰溪习贾经商,致富以后,不忘乡里,独力捐助宗祠下首高坝,而在兰滨,则尽力施善,施棺掩骸,购买义田数千亩以济贫困。

古村保护助力乡村振兴

漫步孔灵古村,走进灵山秀水,徽州文化的精神散见于老屋、古道、绿树、石桥之中,生机勃勃,意境迷人。

村前是繁华的街镇,村后为美丽的“桃源仙境”:河湾、竹园、水坝、田野,昔日这里为村中水口,巨大的水碓坐落河边。古时,孔灵有声名远扬的“十八景”,如今,山名、地名风光依然,遗留下几处古迹仍能寻觅其秀丽身影。“五马桥”(五孔石桥),安然屹立村南。明清时期,孔灵桃素负盛名,清嘉庆《绩溪县志·果之属》载:“桃,生孔灵者,实大多津,皮里皆赤。”文人吟诗赞颂“仙桃满树”,可惜毁于清末兵燹,至今空留地名“桃园坞”。

绩溪俗称“蚕桑之乡”。1941年省立徽州初级农林科职业学校创办于孔灵(内设蚕桑班),简称“徽农”,开创徽州职业教育的先河。这里有最大的桑蚕制种基地。1953年皖南区绩溪蚕种制造场迁至孔灵,是当时全省规模最大的蚕种制造场,制种量占全省三分之一,“黄山牌”蚕种畅销全国20多个县市。这里家家栽桑,户户养蚕,造就了孔灵人一流的养蚕技艺,为县内蚕桑第一大村,村内养蚕户占95%以上,为村民的经济支柱产业,年产鲜茧1000担以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好的生态环境就是乡村振兴发展的财富,就是创造美好生活的福祉。徽州古村落选址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体现浓郁的人文关怀,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存。今天,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来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向游客提供禀赋优越的旅游资源,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赋予古村落新的生命,显然是一条重要途径。

孔灵交通便利,省道207和国道233线沿村东而行,城市专线公交车直达村内。为了古村落的长远发展,笔者认为孔灵应当利用毗邻县城的地理优势,在已有“水墨古孔灵,清溪竹海湾”旅游景点基础上,更上一层楼,着力打造秀美“桃花源”——县城后花园,彰显“山水灵韵”之魅力旅游风光,吸引广大游客前来休闲游玩,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高村民收入,使保护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村民,形成良性循环。

第一,修复“桃园坞”,建设桃花基地。利用原生态优势,在坡地上大力种植80—200亩的优质品种桃树,层层叠叠,漫山遍野,成千上万株桃花盛开,蔚为壮观,一是桃花可观赏,二是桃子成熟可举办采摘节,从春到夏,形成主要魅力景点。

第二,大力种植四季花卉,形成“花海”景点。在坡地上选择种植不同季节开花的花卉如向日葵、郁金香、凤仙花、大丽花、百日草、波斯菊等,让人们一边漫步稻田,一边观赏美丽的花卉,置身浩瀚的花海,身心宁静悠然,心旷神怡。

第三,做强做活蚕桑产业。发挥蚕桑业特有的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来促进蚕桑经济再创辉煌。蚕桑产业除了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外,还具有较浓厚的蚕文化,具有生态功能。绿色桑树树形自然呈现景观功能;桑果营养丰富,具有饮用、保健、休闲功能;城里人可观赏蚕儿吃叶、吐丝、结茧,可带小孩采叶喂蚕,或带上“蚕宝宝”回家饲养,起到劳动教育和科普功能。

第四,古村落保护体现“古村味道”,在保护中发展。一是全村遗存古民居及国家4A级旅游景点汪家大院乃是村中宝贵财富,应作为核心区实施保护。制定古村落保护规划,村民修缮、建设民居制定章程,进行科学有效保护、利用、发展。二是筹资建造村史馆。村史馆是岁月流转的痕迹,让村民在村史馆里看变迁,老物件中忆乡愁,进一步提升村民的荣誉感、自豪感,初心不忘代代传。三是雕刻人物塑像,安置村中重要场所。对古村奠基人物、重要遗址,立碑雕像,让游客生动了解孔灵历史,从而带动乡村旅游。孔愉墩处立孔愉雕像,原汪氏宗祠“敬序堂”处立汪原富公雕像,原孔灵蚕种场处立碑记载蚕桑历史。由此将村中历史活化出来,形象地告知后人,弘扬正能量,教育激励下一代。

孔灵,“儒风独茂”下的魅力古村,正大步跨入新时代,徐徐展开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在历史与未来的融合中跨越、崛起,2006年荣获安徽省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及生态示范村称号,2021年荣获安徽省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称号,生机盎然,活力无限,前景灿烂。

(作者系安徽省粮食管理储备局退休干部)

制作:童达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郑州报考木工证条件 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关规定,报考木工证需满足以下基础要求: - **年龄要求**:年满18周岁,...
2025年11月氧化锆陶瓷管,... 在工业制造与高新技术领域迅猛发展的当下,氧化锆陶瓷凭借其耐磨、耐高温、耐腐蚀等卓越性能,成为锂电、半...
百余件纹章瓷器见证中西文明交融 本报讯(记者李晓萌)昨日,“帆海融光——天津博物馆藏18-19世纪中国纹章瓷特展”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原创 四...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事件,其中一些有确凿的证据,但也有许多难以考证的谜团,至今依然无从知晓其真相。...
青海原创作品接连亮相国家级艺术... 记者从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今年以来,青海多部扎根本土文化、蕴含时代精神的原创作品,接连登上全国...
英豪金殿珠宝(上海)有限公司成...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英豪金殿珠宝(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施振英,注册资本3600万人民...
任丘市昌隆汇茶叶有限公司成立 ...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任丘市昌隆汇茶叶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王建涛,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经营...
上海鑫耀楼黄金珠宝首饰有限公司...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上海鑫耀楼黄金珠宝首饰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张小玲,注册资本100万人民...
上海趣瑾珠宝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上海趣瑾珠宝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章佳进,注册资本1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
手把手教你把文玩核桃盘红,这三... 想必您也在为文玩核桃如何能够快速变红想尽各种办法!而事实上文玩核桃这个品类历史悠久,且伴随文玩发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