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认为,演义中的赵云除了救阿斗的情节外,其他许多著名的战斗描写都存在虚构。例如,赵云与文丑的战斗、救公孙瓒的情节、以及赵云力战许褚、李典、于禁等名将后全身而退的壮举,甚至斩杀高览等,都被认为是历史虚构的部分。此外,赵云在长板坡七进七出的传奇经历,以及斩韩德父子等事迹,也常被质疑其真实性。
然而,反对这一观点的声音却更多。许多人认为这些说法是“黑云”的言论,应该忽略不计。事实上,很多网友也认为,汉水之战的历史记载与演义中赵云的表现相差无几。赵云的英勇事迹,尤其是在常山赵子龙的形象上,几乎与史实相符,是不可忽视的历史人物。
那么,如果赵云刺死的麹义和高览加入刘备阵营,直至刘备称帝,他们的官职会如何安排呢?有朋友大胆地推测,如果这两位人物活到了刘备称帝时,他们的官职可能不亚于五虎上将。假设麹义和高览加入刘备阵营,并成功辅佐刘备称帝,那么他们的官职大概会是:麹义可能担任卫将军,高览可能成为后将军。而赵云则可能担任右将军,黄权担任左将军,魏延则可能成为征北将军,李严是征东将军,吴班担任征西将军,陈到是征南将军,等等。这样,若他们能够参与到刘备的国家建设当中,或许这些角色将使蜀汉的阵容更为强大,威武之气不可小觑。
对于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可以了解到,作者亲蜀心切,是基于《三国志》进行改编的。《三国志》是由历史学者所编写的史书,而演义中的许多情节,尤其是对曹魏的描写,往往倾向于为蜀国的利益辩护。因此,要全面了解三国历史,我们不仅要阅读《三国志》,还应综合所有将领的传记和史料,才能获得一个更为客观的视角。
在演义中,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张郃和高览,都是具有相当战斗力的武将。文丑在年少时战胜过顶尖的敌手,而赵云刚出道时便轻松战平了文丑。赵云的武力之强,在长坂坡的战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尽管当时赵云身负阿斗,体力受限,但他依然成功与张郃交战,且全身而退。更为惊人的是,他在战斗中如同舞动的梨花,矫健的枪法让敌人惊惧,令张郃和徐晃等人不敢轻易迎战。这样的战绩,证明了赵云超凡的武力值,展现了他在当时的战斗力有多么强大。
从官位来看,魏延的官职确实比赵云高,但从刘备的角度来看,赵云的地位却远高于魏延。刘备不仅视赵云为亲信,更将其视为“兄弟”。即便是关羽和张飞,他们也对赵云十分信任,甚至可以参考关羽对其他五虎上将的评论。赵云的特殊地位,也体现在他能够干预刘备的家事,这一点是魏延无法比拟的。因此,尽管魏延的官职较高,但实际的权力和信任度,赵云显然占据了上风。刘备在临终时的托孤话语,也证明了赵云在刘备心中的独特地位。
赵云和魏延的地位不相上下,但在刘备入川后,赵云的责任更重,担任的战略任务也更加重要。赵云负责着汉中和荆州两个重要的前线,担负着四川门户江州的重任。与魏延主攻曹魏的任务相比,赵云的工作更具战略性。为了避免被诸葛亮过多关注,赵云的官职并没有设得太高,但这一点不代表他缺乏实力。赵云无疑是刘备“韬光隐晦”的人物,他的真正实力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