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熙元年(290年),晋武帝司马炎重病,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将走到尽头。而此时,西晋的开国元勋已大多去世,国家的命运依然没有明确的继承人。面对即将来临的权力真空,司马炎无奈之下决定将国家的重任托付给外戚杨骏和宗室司马亮。杨骏,字文长,来自华阴的弘农杨氏,是东汉太尉杨震的后代,属于名门望族。由于其妻杨皇后关系,他一步步得到晋升,最终成了车骑将军,封号临晋侯。然而,杨骏并不满足于仅仅辅佐,他心怀野心,渴望掌握更多权力。他暗地里排挤其他公卿大臣,亲自接近晋武帝,直接在他身边伺候,并趁机调换重要职务,提拔自己的心腹,企图软禁司马炎,完全控制朝政。
然而,事与愿违,司马炎虽然病重,身体偶尔有回光反照的迹象。病情略有好转时,他敏锐地察觉到周围大多是杨骏的人,心生警觉,严肃地反问:“怎么能这样做呢?”接着,司马炎下诏命令中书将汝南王司马亮与杨骏共同辅佐王室,但杨骏却胆大包天,截下了皇帝的诏书。两天后,司马炎再次病重,杨骏便在无声无息中将其软禁在含章殿内。
随后,杨骏与杨皇后私下密谋,设立了新的诏书,封杨骏为太尉、太子太傅,并加授假节和都督中外诸军事的职务。他还被赋予了更多的权力,包括侍中、录尚书等职位,并安排了六位参军,三千步兵和一千骑兵来保卫自己。杨骏将这封诏书呈交给司马炎。尽管司马炎看到这份诏书后默默无语,但他的力量早已被削弱,几乎无力反抗,最终两天后,司马炎去世。随着晋惠帝继位,杨骏迅速掌握了朝政,成为了西晋的第一位权臣。
掌握大权后的杨骏住进了太极殿,并开始安排一百名武士驻守保护自己,逐渐表现出对朝廷的不敬,心怀叵测。他开始培植自己的亲信,授予他们禁兵指挥权,牢牢掌握了西晋的兵权。然而,杨骏的专权并未得到所有人的认同。特别是一些曾经被他排挤的高官,比如殿中中郎孟观和李肇,他们感到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于是秘密联手,借助贾后之力,暗中策划除去杨骏。但这些人手中并无兵权,无法对杨骏形成威胁。
于是,谋划者们转而寻求西晋宗室中对杨骏有不满的人支持。楚王司马玮便是其中之一。司马玮同意了贾后的计划,要求入朝。杨骏一向对司马玮心存忌惮,因此早就准备好召回他入朝,以防范任何变故,于是答应了司马玮的请求。司马玮抵达京城后,派人上奏晋惠帝,列举杨骏的种种罪行,要求起兵讨伐杨骏。此时,杨骏的心腹段广立即跪在晋惠帝面前为杨骏求情,他说:“杨骏深得先帝的恩宠,尽心辅佐国家,并且年事已高,无儿无女,怎会有谋反之意?请陛下明察。”晋惠帝由于年幼且胸无大略,对于忠奸难以分辨,只是沉默不语。
段广见状,心知事态不妙,立即通知杨骏,让他做好防备。当时杨骏住在曹爽旧宅,紧靠武库,听说宫中有变,他便召集官员商议对策。杨骏的亲信认为,既然宫中发生了叛乱,应该立刻放火烧毁云龙门来威慑敌军,迫使他们交出幕后指使者。然后,他们可以调兵入宫,索取与杨骏作对的人,平定这场动乱。
然而,在生死关头,杨骏却表现出了极大的犹豫和拖延。最后,他竟然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观点:“云龙门是魏明帝亲自修建的宏大工程,怎么能随便烧掉呢?”这一番话显得极为幼稚和不合时宜。生死存亡之际,居然在意一座门的价值,杨骏的决策可谓愚蠢至极。他的心腹们也因此纷纷退散,错失了最佳的反击时机。
就在此时,司马玮带领兵马杀到,烧毁了杨骏的府邸,并派弓弩手从楼上向杨骏府中射箭,杨骏的卫兵无法组织反击。最终,杨骏只能逃入马棚,但还是被士兵用戟杀死。与他同党的人,包括亲戚杨珧、杨济、张劭、李斌、段广、武茂、散骑常侍杨邈、中书令蒋俊等人,全部被诛灭三族,死伤者多达数千人。杨骏的尸体无人敢收拾,最后,只有太傅舍人巴西人阎纂将他安葬。
事后,晋惠帝发布了一道诏书,评价杨骏的行为。这封诏书中写道:“舅氏失职,害国失道,宗族因此遭灭,甥舅之情让我深感痛心。现以蓩亭侯杨超为奉朝请、骑都尉,以慰藉家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