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与战国黄老之学的关系,以政治和伦理,为最终归宿和目的
创始人
2024-11-01 20:42:31
0

原标题:荀子与战国黄老之学的关系,以政治和伦理,为最终归宿和目的

荀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以孔门嫡传自居,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时,他还借鉴吸收道法名墨阴阳等各家思想。黄老之学是战国中后期最为昌盛的思潮,战国中后期的许多学者都受到黄老之学的影响。

荀子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长年在稷下学宫讲学。而稷下学宫中的主要思潮即为黄老之学。可以说荀子思想的许多方面都受到黄老之学的深刻影响。通过借鉴和吸收黄老之学,来弥补先秦儒家思想的不足。

一、荀子的自然主义天道观

荀子是先秦时期继孟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代表人物,同孟子一样,荀子的天人观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荀子的天人观继承了孔子与孟子对天人关系的许多看法和观点,但也深受战国时期黄老之学的影响。

天在荀子眼中并不是商周时期的有意志的主宰者,也不是能够决定人类命运的最终归宿,更不是人的道德属性的最终来源。天的实质就是自然之中运行的星辰﹑日月的生落﹑四时的交替,也就是自然界自身的运行与发展,这就是荀子眼中的天。

在儒家传统之中,天大部分时候都是主宰之天和命运之天。孟子创造性地将天和人结合起来,认为人的道德属性最终来源于上天,天是道德的最终源泉,天被称为义理之天或道德之天。荀子的这种对天的彻底的自然主义看法,以及强调“天职”和“天功”的态度,显然是对战国黄老之学自然主义天道观的继承和发展。

战国黄老之学继承了老子“道”的思想。但黄老之学还对老子的“道”的思想进行了发展。老子认为道是世间万物的本原,世间万物都由道所产生的。在老子那里是世界本原,生天生地的“道”。

而在黄老之学思想之中让位于天地,由之前的天地在道之间转变为道在天地之间,荀子认为世间万物包括人在内是天地所生,这与黄老提高天的地位的思想有直接的联系。

荀子将天看成是不带任何意志的大自然,肯定了天的物质属性。同时,因为天本身所具有的自然性,因此天生成万物都是不可抗拒的,是自然而然的。荀子其实想说的都是大自然化生万物所具有的自然性和不可抗拒性。黄老思想不可能不影响到荀子,荀子对黄老之学自然之天思想的借鉴和吸收,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二、荀子的气本原论思想

解释了天的本质含义之后,很自然的就会想到这种自然之天以及宇宙的世间万物是由什么所组成,即世间万物本原的问题。以及世间万物又是具体怎样生成的问题。

所以荀子提出了世间万物由气所构成的气本原论思想以及事物内部的阴阳二气互相运动产生万物的思想,这也受到了黄老之学思想的影响。荀子认为水火是由气所构成,但没有生命。草木有生命但没有

知觉。禽兽有生命有知觉但没有道德意识。人有生命有知觉有道德意识。最为重要的是,不管是任何物质包括人类在内,都是由最基本的物质元素气所构成的。

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包括人在内的世间万物都是由气所构成的,气可以说是万物的本原。儒家孟子虽然也有对气的理论建构,提出了对气的存养以及存夜气的说法。但是先秦时期对气这一哲学概念论述最为详细的无疑是黄老之学。

世间万物的本原是气,那具体是怎样产生的呢?荀子认为万物的产生并不是上帝或者鬼神的作用,而认为是事物内部阴阳二气互相作用运动的结果。这就进一步肯定了天的自然主义性质,切断了与鬼神上帝等有神论相联系的环节。综上,黄老之学认为万物的最终本原是气,气具有无形和化生万物的特点。

世间万物就是阴阳二气互相作用的结果,并将阴阳的范畴扩展到宇宙和人间社会各方面。从此也可以看出,荀子对气的论述之中黄老的痕迹所在。

三、荀子的“天地有恒常”与“天行有常”

荀子不仅认为天是自然而然的存在,同时还认为天具有一定的运行规律。天有自己的客观运行发展规律,不会因为尧的贤能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桀的残暴而消亡。天的运行不会因为任何人而改变,任何人不能把主观意志强加于天之上,这便是荀子的天道观。

人类社会与历史也有一定的发展规律可遵循,这就是所谓的人之道。大到国家层面的治理,有所谓的治国之道。小到家庭内部的尊卑长幼,有所谓的治家之道。

君主与臣下之间又有需要双方遵循的基本原则,这就是所谓的君道和臣道。总而言之,任何事物都有自身需要遵循和适应的规律和原则,统称为某道的形式。正是春秋时期天道观的产生和发展,促使老子提出了道的哲学概念来代替传统意义上的天,同时也深刻影响了荀子对天道观的理解和认识。

四﹑荀子的人道效法天道

因为天是自然而然的,荀子提出了他的“明于天人之分”的思想,这并不是说天与人毫不相干,而是说天和人各有其特定的职能和职分的意思,其和天与人相区分的意思可以说是毫不相干。

在这个理论前提下,荀子又提出了所谓“天职”和“天功”的概念,荀子认为这是天本身的职能和功能,人没有必要去了解这些事情,否则的话就是与天争职,是不明“天人之分”的表现。这是荀子对天本身的职能所做出的判断。

荀子的“明于天人之分”的思想,显然是对“天道自然”和“天行有常”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正是对黄老之学自然之天的肯定以及对天客观规律性思想的借鉴,促使荀子提出上述思想。

五、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认为天与人之间各有自己的职分和职能,两者并不能互相僭越。那么人本身的职能和职分具体又有哪些呢?荀子提出了他“制天命而用之”,就是在遵循天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了解哪些是天的职能,哪些是人的职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认识和利用自然界为人类服务的意思,和征服自然以及人定胜天没有任何联系。

六、荀子的不求知天

荀子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辉思想。与此同时,还提出了“不求知天”的观点。荀子认为对于天能够和应该了解的,止与天所表现出来的并且为人们所能看到和感知到的现象。

对于地所能够和应该了解的,止于地所表现出来的适宜万物生长的条件;对于四时所能够和应该了解的,止于四时表现出来的从事农业生产的节令变化;对于阴阳所能够和应该了解的,止于可以调节的阴阳和谐的现象而已。

这就是荀子所认为的人能够认识的自然,人不能与天争职,超出此一范围,那便是“天职”和“天功”,是天本身的职能和职分。人与天的职能不能够互相僭越,人不能也没有必要去认识天的职能所展现出来的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背后所潜藏的客观原因所在。

荀子思想的最终落脚点并不在知识上的不懈追求,相反其根本在于不脱离社会行为本身的伦理道德实践。从荀子对“道”本身的界定也可以看出他思想之中的儒家色彩。

荀子的自然主义天道观,有加强君主专制的趋势。我国自古以来便认为君主是代天治理万民,天子的权力来自于上天。天有赏善罚恶的能

力,对于人世间的君主如果骄奢淫逸,不理朝政的话,就会作出相应的惩罚措施。

荀子对天的理解突破了商周时期认为天是具有意志的至上神,天具有赏善罚恶的能力的思想,将天还原为不带任何人格色彩的自然之天。天本身就是各种自然现象,这种将天看做自然之天的思想不同于儒家孔孟对天的态度。

老子有“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世间万物存在的状态都是自然而然的,庄子后学则有“无为为之之谓天”的思想,将天纯粹看做是与地相对的自然物和大自然,这些思想都想影响了荀子,对他提出“天道自然”的自然之天的思想提供了借鉴。

七、总结

战国时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经济结构﹑社会秩序以及道德伦理与之前相比都经历了极大的转变。在这样的一个时代,矛盾和问题都是无比的艰巨。

一家思想或言说无论如何不足以应付此种现实的困难。但正是这样一个政治上纷乱的局面,为学术的繁荣提供了客观的环境,为诸子百家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荀子借鉴吸收了黄老自然主义天道观,在其论述中大部分都将天看成是自然之天。同时荀子还借鉴黄老气本源论思想,认为世间万物都由气所构成。在名学思想上,荀子与黄老二者互相影响。其名学思想的政治内涵及意义都以政治和伦理为最终归宿和目的。

当然,荀子的借鉴吸收是有选择性的。从始至终荀子没有舍弃儒家传人的理想和抱负。正是因为荀子融合百家的思想,为儒学提供了新鲜的血液。儒学也正是因为吸收借鉴了其他学派思想,才为其适应新的环境提供了可能。

相关内容

思想者丨曹祎遐:三大创新路...
【编者按】2025年1月,《全面推动上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
2025-04-20 07:33:25
严肃执行!吉林省委书记黄强...
编辑丨高语阳 4月18日,吉林省委书记黄强到辽源调研。他强调,要以...
2025-04-19 20:09:08
调研取经谋共赢,产业兴村谱...
春回大地,茶香满山。近日,乡村振兴驻阳山县杜步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带领...
2025-04-19 15:08:47
武夷山记:茗宿、茶道与民宿...
春意正浓时,我有幸受福建省旅游协会民宿分会的盛情邀请,代表云南省旅...
2025-04-19 08:06:51
原创 ...
时隔两年多,新一季“杜兰特去哪儿”的连续剧又要揭开帷幕了…… 两年...
2025-04-18 16:09:09
龚桢梽,“空降”广东
据南方+客户端4月18日消息,广东省人民政府任免工作人员。其中,任...
2025-04-18 15:13:54

热门资讯

汉朝营救苏武时,顺带救回一个无... 原标题:汉朝营救苏武时,顺带救回一个无名小卒,多年后成为匈奴克星 题记 中原和...
丰臣秀吉与明朝大战前,为何不先... 原标题:丰臣秀吉与明朝大战前,为何不先解决德川家康?结果被他反扑 提及万历年间...
秦始皇陵该不该发掘?专家为何主... 原标题:秦始皇陵该不该发掘?专家为何主张“不要动”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
窦荣定曾孙窦孝谌有两女,嫡次女... 原标题:窦荣定曾孙窦孝谌有两女,嫡次女嫁给唐睿宗,一女李隆基养母 窦孝谌有墓志...
赵国和秦国打了数百年,两国王室... 原标题:赵国和秦国打了数百年,两国王室居然是兄弟,秦始皇应该叫赵政! 秦国和赵...
1949年后,国军有哪些部队撤... 原标题:1949年后,国军有哪些部队撤到台湾,在台命运如何 大家都知道,自三大...
武圣关羽,见谁都叫匹夫,唯独这... 原标题:武圣关羽,见谁都叫匹夫,唯独这5人不是!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这个人物的...
马未都4件镇馆之宝:堪称国宝级... 原标题:马未都4件镇馆之宝:堪称国宝级,究竟值多少钱,一般不轻易透露 马未都4...
从《太祖皇帝钦录》入手看朱元璋... 原标题:从《太祖皇帝钦录》入手看朱元璋屠戮功臣时,晋王朱棡所起的作用 前言:《...
李自成的山海关之败,看似败在时... 原标题:李自成的山海关之败,看似败在时间的延误,实则败在战略判断失误 公元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