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从成都的凤凰山机场起飞,乘坐中美号飞机离开了中国大陆。在飞机上,蒋介石沉默不语,脸上没有一丝表情。机长衣复恩看着他,心中不禁感慨,这一刻对蒋介石来说,恐怕是政治生涯中最为痛心和艰难的时刻。
这一幕背后,隐含着蒋介石与国共内战的失败,以及他被迫撤退到台湾的悲剧。蒋介石的心愿一直是重回大陆,他渴望恢复国民党政权。然而,失败后的蒋介石并未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反而把失败的责任推给了他人。尤其是他将内战失败的最大“罪魁祸首”归结为自己的结拜兄弟——李宗仁。
蒋介石与李宗仁,两人都是国民党历史上的关键人物。1920年代,蒋介石身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威望日盛,掌握了党、政、军的大权。而李宗仁则是北伐时期的杰出将领,桂系的“头号人物”,在广西的政治地位举足轻重。为了增强自己在国民党内的影响力,蒋介石设法拉拢了桂系的力量。1926年8月12日,李宗仁出席了蒋介石主持的北伐第二期军事会议,并且常常进出总司令部与蒋介石接触。
有一天,蒋介石突然在办公室里问起李宗仁的年纪,接着提出想与他结拜为兄弟。李宗仁对此感到既惊讶又困惑,不明白蒋介石的意图,因此不敢立刻答应。但出于对蒋介石的尊敬,他婉拒并解释说自己身为部下,不合适结拜。蒋介石却显得异常坚持,他一边称赞李宗仁的才能,一边将事先准备好的兰谱递给他。兰谱是过去兄弟结拜时交换的礼物,记录着彼此的家族背景。
李宗仁看到这个兰谱时有些惊讶,但很快意识到蒋介石的这一举动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早有预谋,打算通过结拜拉拢桂系,确保李宗仁效忠于自己。蒋介石并未因李宗仁的推辞而恼怒,他直接将兰谱塞进李宗仁的军服口袋,要求李宗仁也写一张兰谱给自己。李宗仁无奈,虽然心里不愿意,但碍于蒋介石的强硬态度,只得勉为其难地答应了。
两人正式结拜,誓言共同奋斗,推进国民革命。然而,蒋介石狭隘、刚愎的性格很快暴露无遗。随着桂系的力量逐渐壮大,蒋介石对李宗仁的妒忌和猜疑也日益加深。1928年,蒋介石提出了“削藩”计划,意图通过消除异己巩固自己的权力。李宗仁与冯玉祥对此计划感到不安,因此与蒋介石的关系逐渐恶化。
与此同时,桂系在两广、京津唐等地扩展势力,威胁到了蒋介石的统治。1929年初,为避免蒋介石的猜忌,李宗仁离开了第四集团军,暂时居住在南京。蒋介石的“削藩”计划已经势在必行,决定先对付李宗仁。恰巧,桂系第四集团军的十九军军长胡宗铎罢免了蒋介石任命的第十八师师长鲁涤平,蒋介石便趁机挑拨离间。
蒋介石故意将鲁涤平的变动消息泄露给胡宗铎等人,同时派人游说他们,使得桂系内部分裂。胡宗铎等人最终对鲁涤平采取了行动,结果正中蒋介石的圈套,给他提供了攻击桂系的借口。蒋介石借此机会,展开了对桂系的攻击,派军队压境武汉,桂系被迫撤退。
然而,尽管李宗仁深知蒋介石的政治手段,他始终选择以大局为重,提出只要中央政府停战,桂系也愿意妥协。然而,蒋介石并未接受这一提议,而是决定彻底消除桂系的威胁,派军队直捣广西。此时,李宗仁已经前往香港,而蒋介石担心他与冯玉祥联手,再次采取行动,强迫李宗仁离开香港。
李宗仁不愿再与蒋介石为伍,于是他选择放弃前往台湾,转而前往美国治疗胃病。此举标志着他与蒋介石彻底决裂。李宗仁在美国治疗康复后,开始了流亡生活,直到1950年3月,蒋介石在台湾“复职”并弹劾李宗仁,而李宗仁则在美国过上了普通移民的生活。
尽管身处异乡,李宗仁从未放弃过对祖国的关注。1955年,他提出了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建议,主张国共和谈,并表示美国不应介入其中。1956年,周总理在接见李宗仁的老部下时,表示欢迎李宗仁等爱国志士回国。1960年,李宗仁深思熟虑后决定回国,经过一番安排,最终在1965年3月,周总理派程思远前往瑞士接李宗仁回国。
然而,蒋介石仍然不甘心,他派遣台湾特工密切监视李宗仁,甚至企图暗杀他。幸运的是,周总理及时得知情况,指示驻巴基斯坦大使全力保护李宗仁。最终,李宗仁成功回国,并受到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回到祖国后,感叹道:“这就是介石兄和我的‘深厚兄弟情’啊!”
而蒋介石所指的内战失败的第二个“罪魁祸首”便是美国的乔治·马歇尔。马歇尔曾是美国的五星上将,担任过陆军参谋长和国务卿。蒋介石痛恨马歇尔,甚至称他为“昏昧无知”,为了发泄心中的怒火,蒋介石还故意将他的名字写成“马下儿”。蒋介石为什么如此憎恨马歇尔呢?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蒋介石就对马歇尔的不满情绪有所积累。美国曾对国民党提供大量援助,但蒋介石认为这些援助中的许多做法带有压迫性和欺骗性。美国提供武器时,所有的支配权都掌握在美国手中,这让蒋介石深感不满。此外,美国承诺提供的军事援助大多未能兑现,蒋介石认为这些问题源自马歇尔的指挥失误。
马歇尔同样对国民党的腐败和失职表示不满,认为蒋介石是一个专制、暴虐的领导人。两人互有敌意,矛盾不断升级。1945年,马歇尔受命调解国共内战,但蒋介石对其调解政策并不认同。他拒绝接受马歇尔的妥协建议,坚持通过军事手段解决问题,这也加剧了两人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