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1月底,孙访友,这位曾经的土匪头子,被中共合江省委收编,成为了虎林挺进支队的司令。然而,没过几天,他又受到了国民党15集团军总指挥何柱国的任命,成了东北先遣军第二支队的队长及勃利独立团团长。这个变化背后隐藏了复杂的政治与人心斗争。孙访友,原名孙荣久,出生于山东,17岁便投身土匪,因行动迅速,外号“孙快腿”。日本战败后,他集结了一支有700多人的土匪队伍,继续其土匪生涯,直到被我党收编。然而,由于我军对这些土匪的改造过于激进,激起了孙访友的不满,他甚至公开指责我军在“挖墙脚”,让他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在蒋军的金钱和武器诱惑下,他终于背叛了共产党,悄悄加入了国民党,准备叛变。这一切,我党却并未察觉。
至此,形势变得愈发紧张而微妙。孙访友的双重身份让他身陷两难之中,而我军则依然信任他,认为他是我们的一员。
1945年12月9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宁静。虎林支队副司令员王景坤正在洗脸时,门被猛地撞开,刘成彬率领一队土匪闯入。警卫员刚准备掏枪,却被土匪死死抱住,枪被夺走。与此同时,其他土匪将王景坤绑了起来。与此同一时刻,另一支土匪队伍,由谢文东领导,对我方朝鲜族大队的一支小队发起袭击,造成5名战士死亡,16人被俘。
在战斗的激烈展开时,刘成彬向中共朝鲜族大队的一名中队长郑海清传递了信息,暗示孙访友与共产党彻底决裂,准备联合国民党军队发动叛乱。他的话让郑海清如梦初醒,深感危机四伏。于是,郑海清急忙前往勃利县委,向勃密虎饶地委书记于化南报告这一紧急情况。
于化南,山东文登人,曾在莫斯科东方大学深造,回国后在延安从事中央保卫工作,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军事干部。他接到报告后,沉着冷静地开始布置防线。经过深思熟虑,于化南决定将县大队驻扎在勃利县政府大院。这个大院本身就是一座坚固的堡垒,四周由砖墙围成,每个角落都有炮楼,且大院内的三层政府大楼上部署了重型机枪,随时可以对外进行火力打击。此外,院内还设有四道防线,甚至调动了公安局和监狱的武装力量,以确保能够坚守至少五天。
为了加强警戒,大街上安排了一排化装成百姓的朝鲜族战士进行隐蔽侦察。12月11日午夜,孙访友率领600名土匪向勃利县发动攻击,目标是县委大院、监狱和公安局。虽然土匪们试图从四面八方包围县委大院,但由于我方的机枪阵地以及坚固的防御工事,他们的进攻很快陷入僵局。
与此同时,监狱和公安局的防守同样严密,土匪未能取得任何进展。在公安局,原本是我军改编的土匪队伍小队长秦伯红,见攻击无效,竟然转而劝降,使用广播喊话说:“李局长,我现在是国民党的人了,你们的县委大院已经被我们占领,赶紧投降吧。”这一喊声竟然起到了意外效果,公安局的大门竟然应声而开,土匪们迅速涌入。
然而,李子阳这一变节者的背叛并没有得逞。公安局副局长文凤祥迅速带领队员冲出包围,成功撤到了县委大院。当清晨的阳光洒进大院时,我军终于发起了反击。战士们以雷霆万钧之势冲出大院,猛烈扫射。面对密集的火力,土匪们开始撤退,孙访友的指挥失效,士气崩溃,最终不得不带领部队仓皇撤离。
然而,尽管县委大院暂时得以保全,土匪的威胁依然存在。张雨新的队伍仍在向勃利推进,而孙访友也在背后策划着新一轮的进攻。此时,于化南最为担心的是副司令员王景坤的安全。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用高玉河的家人作为人质,迫使土匪交换人质。
交换的地点选定在十字街口,12月12日中午,土匪终于按照约定释放了王景坤等十多名战士,我军也同样释放了俘虏的土匪和家属。可是,稍后于化南才得知,还有十几名朝鲜族战士仍然被困土匪手中。他立刻意识到,孙访友再次在耍花招,于是通过威胁孙访友的小姨子,迫使他再次交出被扣押的朝鲜族战士。
孙访友为了小姨子的“安全”不得不妥协,然而他万万没想到,我军根本没有抓住他的小姨子,愤怒之下,他几乎气炸了肺。最终,经过反复权衡,于化南决定从防守转向进攻,并开始组织部队向林口和密山撤退。
不久,谢文东的土匪队伍终于抵达了勃利,他们疯狂地烧杀抢掠,甚至纵容土匪侵犯无辜妇女。得知老乡们的苦难,于化南决定寻求外援。他冒险前往苏联驻军请求支援,但苏军初时并不信任他。然而,于化南凭借一张与毛主席的合影照片,终于打动了苏军上校的心。经过一番商议,苏联方面派出坦克和装甲车支援,土匪在未曾交战的情况下,便惊慌失措地逃离了勃利。
随着苏军的介入,勃利终于得以解救,然而,局势依然未平静。于化南继续与王景坤等人带领部队向林口撤退,但在途中遭遇了张雨新土匪的猛烈追击。经过一番激战,我军开始分头突围。王景坤带领一部分部队朝勃利进发,而于化南则率领残余部队向鸡西方向转移。
1945年12月19日清晨,于化南和两名战士到了向阳车站附近,藏进一户姓郑的农民家中。没想到,在于化南去打水时,手枪露了出来,遭到举报。张雨新匪部的一个营立刻包围了他们,最终将他们抓捕,送往土匪团部。经过严刑拷打,于化南依旧坚守党性,拒绝投降。12月20日上午,土匪将他押至南山,企图用冰雪冻死他。然而,于化南高昂的气节却激怒了匪首,段振久下令将其处决。最终,于化南英勇殉国,年仅41岁。
在他死后,段振久也未能逃脱惩罚,1946年1月,他在林口被合江军区剿匪小分队击毙。而孙访友,最终在1947年3月26日被我军剿匪小分队捕获,并在勃利被处决。由于他罪行累累,愤怒的当地百姓割下他的头颅,挂在了县城的木杆上,宣泄心中的怒火。
与此同时,谢文东和张雨新相继被捕并在审判后被执行死刑。自此,剿匪战斗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我们应当铭记,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是无数革命先烈英勇奋斗和流血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