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8月,王平在炮兵司令部担任政委,仅仅履职四个月后,他便被紧急调派到武汉军区担任政委。此时,他已经有足足8年的时间没有从事正式工作。在接到任务后,他被调往任务最为复杂的炮兵司令部,专责整顿这一亟需改变的部门。虽然在这个职位上只待了短短四个月,但他逐一解决了众多棘手且尖锐的问题,经历了一场严峻的挑战。由于他的努力,很多曾受到冲击的老干部也纷纷得到了平反,局势逐渐好转。
同年8月,王平再一次接到来自叶、邓首长的紧急调令,被任命为武汉军区的政委。这个岗位面临的挑战同样复杂,他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干将,被期望能在这里坐镇掌控局面。王平在向叶、邓首长请示工作方针时,了解到武汉军区地处中原,兵力丰富,机动性好,是军委的战略总预备队,因而其位置和角色非常重要。然而,军区内的形势复杂严峻,甚至有不法分子试图通过各种手段介入地方军区,使得某些军事单位陷入极大的困境。长官们最终向他透露,要想稳定军队,只需确保部队的稳定,许多困难迎刃而解。
王平到达武汉军区后,首要任务便是掌握情况,并根据军委扩大会议的指示来整顿部队,继续清理内部存在的“肿、散、骄、奢、惰”这些问题。武汉军区虽然下辖两个省,但实际编制庞大,包含三个军、两个独立师以及四个特种兵师,还有军区空军部队。入驻军区后,王平深入基层进行实地调查,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他向下级干部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要大家消除顾虑,切忌因为曾经的教训而对整顿产生恐惧。他表示,整顿首先得解决“软、散”这一核心问题,若有人对此感到畏惧,建议他们主动辞职,给年轻与有志之士机会。
除了整顿和掌握军队的事务,王平在武汉军区的另一重要任务是保护副政委王猛。王猛是一位资深的干部,早在抗战初期便参与革命,长时间从事政治工作。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他曾担任师政治部主任,之后升任为师政委、军副政委以及军政委等职务。虽然在战争时期他的职务不高,但解放后的短短几年内,他的职务迅速上升至大军区的副职。
在此之后,王猛被调离军队,成为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的革命委员会主任,为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国家体育委员会时期,他也曾遭遇冲击,因此需要得到保护,才得以调任武汉军区担任副政委。在武汉军区,王猛实际上面临着“避难”的状况,随时可能遭到株连,其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为此,邓公特别嘱托王平,要在武汉军区期间确保王猛的安全。
在武汉军区,王猛参与了一系列重要工作。当“四人帮”被粉碎后,他被重新调回国家体育委员会担任主任。离休前,他又调任广州军区的政委,担任大军区的正职。1985年,他最终选择退居二线,告别了辛苦的军旅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