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红军长征的队伍已经克服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岷山的艰险,踏过了漫长的草地。然而,新的挑战依旧在前方等待,毛主席亲自下令拉电话线到前线,准备亲自指挥即将到来的战斗。
电话中,他对二师师长说道:“陈光同志,请将我的话转告军团长,腊子口是通向甘肃的要道。若在天亮之前无法攻下腊子口,整个红军将暴露在敌人面前。如果敌军的增援赶到,我们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只能撤退回草地。今晚这场战斗至关重要,关乎我们能否顺利进入甘肃。不要死拼硬攻,要动脑筋……每半小时向我汇报一次。” 这番话充满紧张的气氛,也让前线的指挥官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红军士气高涨,战士们奋勇向前,但最终依靠中央指挥部的智慧与决策,依托一位勇敢的“飞人”,才赢得了这场激烈的战斗。而这场值得毛主席亲自指挥的战役,正是历史上举世瞩目的腊子口战役。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讲述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一、艰难抉择,如何保住革命火种?
1935年9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带领刚刚经历了雪山草地的红一方面军,抵达了腊子口——甘肃通道的重要关口。腊子口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南向通往甘肃的关键通道。此地的地势险峻,山势层峦叠嶂,峡谷纵横,地形复杂。隘口上方宽约30米,下方仅有六七米宽,且有一处极为狭窄的谷口。谷中流淌着湍急的小河,正是这条小河上架起了一座窄木桥,成为唯一通行的道路。
然而,想要顺利通过这一木桥并非易事。国民党早已设下了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守在木桥处,第二道防线则布置在朱立沟口。东山坡上修建了纵深的防御工事,重兵把守,两侧山腰上的敌人火力也随时准备开火,给红军的进攻带来巨大的阻碍。国民党将领鲁大昌在蒋介石的指示下,严密防守,妄图通过地形与兵力优势,利用严酷的环境和有限的物资,压垮红军。
红军自然也意识到腊子口的险恶。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红军并无太多选择。青海一带远离支援,且环境更加恶劣,尽管士兵们精神和意志已接近极限,再进发可能会导致兵员丧失。而向东绕行,虽然可能避开腊子口的重兵防守,但会与胡宗南的主力军相遇,敌人兵力较强,红军的劣势更加明显。
经过深思熟虑,毛主席果断决定:进军腊子口,打开红军北上的关键通道。
二、拼死进攻,红军勇敢突围
于是,9月14日,毛泽东在茨日那村亲自将“在三天之内必须夺取腊子口”的命令传给了红一方面军二师四团团长王开湘和政委杨成武。红四团的战士们,面对艰难的地形和敌人严密的防守,毫不退缩,积极准备迎接这一历史性的任务。
红四团本是叶挺独立团的后继部队,素以英勇著称。当毛主席亲自交代如此重任时,所有战士都感受到家国的责任,他们义无反顾地冲向前线。9月16日下午,红四团第二营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的带领下,发起了第一次进攻。战斗随即拉开序幕,但由于地势险要、敌人火力强大,进攻并未取得突破。
尽管反复尝试,红四团的进攻始终未能突破敌人防线前的木桥。河流湍急,木桥上敌人火力密集,每次尝试都被敌人坚决反击。战士们一次次倒下,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依然坚持向前冲锋。即使在炮火的笼罩下,红四团的战士们依然努力寻找敌人的薄弱点。
日落黄昏,夕阳余辉下,地面上遍布硝烟和残垣断壁,红四团依然坚守阵地,奋力进攻。毛主席感受到了前线的压力,他亲自下令,与前线的红四团建立起了电话联系。电话中,他再次强调这场战斗的重要性,要求红军必须尽快突破腊子口,确保通道畅通。
三、绝壁上的“飞人”,巧妙夺取隘口
夜幕降临,山谷中的战斗仍在继续。指挥部的战况分析后,决定通过敌人防线的薄弱侧面发起进攻。此时,王开湘团长带领两个连,悄悄渡过腊子河,开始了攀登悬崖绝壁的艰难任务。攀爬绝壁并非易事,战士们在黑夜中寻找着突破点,直至一名叫云贵川的小战士挺身而出。
云贵川带着一根铁钩竹竿,凭借非凡的勇气和技巧,像飞人一般攀上了陡峭的绝壁,顺利将绳索拴好,并协助其他战士们一同攀爬。经过艰难的努力,几名红四团的精英悄无声息地绕到了敌人后方。
与此同时,其他战士从正面发起猛攻,成功吸引了敌人火力。就在敌人慌乱之际,攀上绝壁的战士们从敌人后方发起了猛烈反击。正面和侧面的夹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信号弹升空,意味着红军总攻的号角已经吹响。
战士们的呐喊声、机枪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震动着整个山谷。敌人被彻底击溃,腊子口终于被红四团成功攻克。就在这时,毛主席得到消息,红军的另一支队伍在陕北仍然存活,并即将汇合。这一消息无疑为红军注入了新的希望。
腊子口的胜利,标志着红军北上通道的打开,扭转了战局,也为后续的革命斗争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战略支持。
结语
腊子口战役不仅是红军的壮烈胜利,更是一次以少胜多、出奇制胜的典范。它不仅展现了红军无畏的革命精神,也破除了敌人通过匮乏资源和严酷自然环境来击败红军的幻想。这场战役为中国革命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新中国的曙光照进了历史的长河。
如今,腊子口战役遗址已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昔日的硝烟已被绿水青山所覆盖。在这片土地上,革命先烈的英勇与牺牲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成为了时代的见证。而每年,少先队员们都会佩戴红领巾,来到这里,怀念先烈,为他们献上鲜花,表达对先烈们的崇敬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