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寨卜昌吗?估计很多焦作人可能会摇头。可要是我告诉你,这个古老的村落竟然有着3000年的历史,而且还和秦基伟将军有着深厚的关系,你可能会露出惊讶的表情,问:“真有这么神奇?”那么,就让我慢慢为你讲述这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寨卜昌位于焦作市区的东部,距离市区约15公里,西北方向与博爱县相距不到5公里。村庄南面是新乡与济源高速的交汇点,北边则是贯通郑州和常州的国道,西边通往温县的道路。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寨卜昌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
一、寨卜昌的起源
追溯到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姬发在伐商过程中曾在这里驻军。在策划战争时,他通过动物的胛骨占卜,结果卜辞上赫然显现出“昌”字。于是,武王将卜辞的结果告诉了全体将士,大家士气大振,决心一举攻克商都朝歌。经过激烈的战斗,商朝最终灭亡,周朝的历史从此开始。而这一事件的发生地也被称为“卜昌”,以示纪念。
到了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由于元末的战乱导致河南一带人口稀少、土地荒芜,明朝政府便决定将山西洪洞县的民众迁至此地开垦耕作。随着迁移的民众多了起来,寨卜昌的王、侯、乔、冯、刘等姓氏逐渐聚集在这里。为了区分不同的族群,大家按姓氏和职业分组,比如有“侯卜昌”、有“冯卜昌”,甚至以从事药材和油料贸易为主的“药王卜昌”和“油王卜昌”也开始出现了。
其中,药王卜昌的王姓家族尤为显赫。王洋是王姓家族的奠基人之一,生活在明朝嘉靖年间。王洋父子以精湛的医术和药品生意声名远扬,口碑极好,积累了可观的财富。到了清朝康熙年间,王家子孙王来贡更是凭借与山西煤铁行业的联系,做起了煤铁生意,取得了更大的成功。家族的影响力不断壮大,王家经营的“泰顺”字号更是遍布了江苏、安徽、河南等地。泰顺家族的财富之雄厚,使得他们在寨卜昌修建了50多座院落和1500余间房屋,这些建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装饰精美、用料讲究、工艺精细,曾一度占据寨卜昌五条街中的两条半,拥有耕地6000余亩。
家族的经济实力和政治野心也开始显现,泰顺家族投入大量资金支持文化教育,修建学堂培养人才,许多人通过考试进入官场。根据不完全统计,王氏家族中曾有40多人担任过官职,30多人成为太学生,1人中进士,2人曾担任将军,3人考取举人。此外,家族中还有40多位诰命夫人,影响力可见一斑。
在清朝咸丰末年,匪乱四起,为了抵御外来侵扰,泰顺家族的王大温联合周边的药王卜昌、油王卜昌等村民,共同出资修建了周围五里长的寨墙。此后,几座村落合而为一,形成了如今的“寨卜昌”。
二、战火中的寨卜昌
1938年4月5日,驻扎在博爱县下期城的日军准备进攻寨卜昌时,却被当地的武装力量打败。次日,日军展开报复行动,攻入寨卜昌,进行大肆的烧杀抢掠,村内的1085间房屋被焚毁,给寨卜昌带来了极为严重的损失。
然而,寨卜昌的历史并没有止步于此。1947年8月15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在寨卜昌召开成立大会,并举行南征誓师大会。当时,1.8万名指战员集结在此,气氛庄严而隆重。特别是司令员秦基伟代表全体指战员接受了太行第四分区专员杜毓沄赠送的锦旗。锦旗上书写着“太行子弟结长缨,跨河南征缚苍龙”,誓言振奋人心。
三、文化遗产的重生
文革时期,寨卜昌古村落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片古老的村落逐渐恢复了它的历史和文化价值。2013年5月3日,寨卜昌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的大多数建筑属于乾隆、嘉庆和道光年间的建筑风格,包含了130座古民居,400多间房屋,其中不乏保存较为完好的封闭式院落和王氏宗祠等古老遗迹。
到2019年,寨卜昌被正式评为“中国传统村落”,成为了当地重要的文化名片,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历史爱好者前来参观。
寨卜昌,这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与历史,见证了无数次风云变幻。而今天,它依旧静静地伫立在山川之间,诉说着属于自己的千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