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英雄事迹 —— 八路军抗战故事
从博野民军到津南自卫军(九)
1938年8月,原陌南义勇军经过改编,成为了津南自卫军第一团第一营。在营长苑进忠的带领下,部队进驻献县东部一带,靠近津浦铁路的一个小村庄,开始了他们的抗战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侦察,他们发现敌人控制的砖河车站防备松懈,心中已有了计划。指战员们决定采取化装偷袭的战术,力图一举夺取这个日军据点。
一、化装偷袭日军哨兵
当时的指战员们个个英勇果敢,执行任务时毫不拖泥带水。经过仔细研究后,苑进忠决定亲自挑选出四十多名身手矫捷、装备短枪的战士,分成两个小队,分别由李西白政委、尹庆槐队长、赵树仁小队长带领。与此同时,苑进忠还从中挑选了四五名最精锐的战士亲自带队,装备了最为先进的德国毛瑟C96型驳壳枪,他们将承担起最危险的任务:消灭日军哨兵、夺取敌人机枪。
在精心准备后,计划执行的时机终于来临。一天,正值砖河车站附近赶集的日子,苑进忠带领的40多名战士化装成村里赶集的农民或小商贩,趁着人群的掩护,悄悄地混进了车站。他们将枪支藏在米袋和钱包中,既不引人注目,也不被日军检查。由于当时的日军轻视这片地区的安全,尤其是车站前的拥挤人群,让他们放松了警惕。
这个情势无疑是为他们提供了绝佳的偷袭机会。苑进忠带领着队员们悄然接近日军哨兵,四面八方逐步包围敌人。当时,战士们手中都紧握着那把具有极高威力的驳壳枪,准备在一瞬间打开机头、对敌实施致命打击。这种毛瑟C96型驳壳枪,因其强劲的火力和较长的枪管,是近战中的超级武器。特别是它的独特设计,配有两个机头,一个用来击发,一个用来保险,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快速击发。
二、关键时刻“瞎火”的驳壳枪
一切准备就绪后,苑进忠小心翼翼地通过暗号与其他队员确认战斗位置,并迅速作出决策。在确认所有战士都已就位后,他猛地抽出手枪,冲向日军哨兵的侧面,对准敌人的头部就准备扣动扳机。按理说,在这种近距离的情况下,苑进忠凭借一贯精湛的射击技巧和驳壳枪强大的火力,绝对能够一枪致命。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当他扣动扳机时,枪响并没有随之而来——枪竟然没有击发!
此时,苑进忠才猛然意识到:手中的子弹居然“瞎火”了。毛瑟C96型虽然是当时公认的最佳近战武器,而苑进忠手中的“快慢机驳壳枪”更是顶级神器,但这款武器也有它的缺陷。由于其构造精密且零件繁多,战斗频繁、环境恶劣时,枪内部可能积满灰尘或杂物,造成击发失败。更有可能的是,由于子弹的质量问题,尤其是四方征集来的子弹,第一发子弹恰巧就出现了问题。即便是世界顶尖的武器,如果使用了不合格的子弹,依然有可能发生这种意外。
三、干掉哨兵,冲进车站
当驳壳枪出现故障的那一刻,苑进忠没有丝毫犹豫,他迅速拉动枪机,试图排出卡住的子弹,准备重新击发。然而,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敌人哪里会给他这么多的机会?就在这一刹那,日军哨兵察觉到异常,迅速转身看到苑进忠举枪的动作,立刻拔出“三八大盖”步枪,并以刺刀直指苑进忠的胸膛。
三八大盖的刺刀长达1.67米,足以在近战中迅速致命。眼看形势危急,苑进忠周围的战士们立刻反应过来,纷纷拔枪准备支援。然而,车站周围的群众太多,为了避免误伤,大家只能暂时按兵不动。这段时间的紧张交锋,短短几秒钟内,双方都在快速反应和应变。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苑进忠身后的一个手枪队员敏捷地冲上前,精准地瞄准并开枪——那颗子弹从苑进忠的腋下穿过,避开了日军步枪和刺刀,精准地命中了敌人哨兵的胸膛。这一击致命,日军哨兵当场倒地,未能发出警报。
此刻,战斗的激烈程度让人心潮澎湃。那一刻,双方的攻防转换迅速而惊险,几秒钟的战斗生死瞬间便决定了战局的走向。这种真实的战场场景,无需虚构和夸张,已经足够让人热血沸腾。相比那些胡乱编造的抗日神剧,这种真实的战斗故事,才是真正值得铭记的历史。
致敬英雄,治史铭记
历史上的抗日英雄们,每一位都有独特的光辉事迹,他们的英勇奋战,保护了无数百姓的生命和家园。对这些英雄的致敬与铭记,不仅是对他们的敬仰,也是对我们时代的告诫——每一份历史的背后,都凝聚着数不清的英勇与牺牲。
参考资料:
《冀中人民抗日斗争资料》
《孟庆山在白洋淀》
《无衔将军张仲瀚》
《文化献县》
《关于民军的一些历史情况》肖泽西
《王长江军事生涯资料集》
《王平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