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收藏中国获得了一条令人惊讶的消息:韩国全罗北道的古群山群岛海底,考古学家们最近成功发掘出100块磨刀石,这一发现创造了历史新记录。经过专家的初步研究,这些磨刀石很可能是当时朝廷的贡品,另外同时出土的还有高丽青瓷、朝鲜白瓷以及中国宋代瓷器等珍贵文物。这令人称奇的是,一块简单的磨刀石,居然能够成为古代贡品。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磨刀石在韩国并不是首次被发现。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发现,收藏中国立即进行查阅,惊讶地发现磨刀石的确切发明时间历来没有明确记载。经过广泛的文献查阅,收藏中国大胆猜测,磨刀石应伴随着金属刀具的问世而诞生,因此可以推测,在中国的原始社会时期,古人早已开始使用磨刀石来维护他们的刀具。
在战国时期的《荀子·成相》中,文献提到“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其中所提及的砥石,应该是磨刀石的意思。而在西汉时期的《淮南子·说山训》中也有类似的说法:“砥石不利,而可以利金。”而东汉的《论衡·明雩》中亦有对砥石的记录,说明砥石用于磨刀,这表明至少在战国时期,磨刀石已被提及并使用。
在此,收藏中国拨开云雾,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考古谜题:兵马俑与磨刀石的关系。大家通常认为文官是手握笔墨,武官则以刀相伴,但在秦朝的文献中,却出现了文官佩刀的形象,这让人感到十分惊讶。而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文官俑的形象中还配有磨刀石,这一发现让专家们感到疑惑:难道文官在打斗时也需要磨刀石吗?
经过对出土陶俑的深入研究,专家们终于揭开了这个困惑已久的谜团:在6号陪葬坑中,考古者发现了8尊文官俑。这些文官俑身姿优雅,头戴长冠,冠带垂至下颌,尾部更是打了个精致的蝴蝶结,身着传统儒服,穿着长裤和方口浅帮鞋,时尚感十足。专家们惊叹文官俑的右侧腰部挂着一把小刀,而腋下则夹着竹简,背上还背着一块磨刀石,组合出乎意料。
通过这一发现,专家们认识到磨刀石与文官俑之间的关系:随着秦国统一政策的推进,政治、经济和军事各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在统一文字方面,秦小篆成为广泛通用的书写方式。然而,在推行初期,文官们不仅要使用小篆写作文牍,还需清除先前不规范的文字。因而,当时的文字多以竹简为载体,文官们需要携带小刀以便于便捷地修改文字。而由于使用频繁,小刀的刀刃容易发钝,因此,磨刀石成为了文官的必备之物。这种巧妙的配置使得小环刀和磨刀石成为秦朝文职官员的标配。
最后,收藏中国希望让藏友们见识一下沙场将士们携带的磨刀石长什么样,印有文字的磨刀石更显文艺。然而,遗憾的是,目前我们在中国并未找到相关的实物。在那遥远的古战场上,如果没有磨刀石的存在,或许那些勇士的光辉与荣耀将会被永远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