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约定明年再行刑,谁知他又下了一道命令
创始人
2025-09-20 07:01:44
0

公元626年6月4日,长安的玄武门外,原本安静的晨风中,却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氛围。空气似乎被一股隐隐的杀气所笼罩,让人不禁感到心头一阵沉重。

此时,唐朝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正毫无察觉地从玄武门前缓步走向宫殿,他们依旧大摇大摆地进宫,没有意识到即将发生的惊天变故。

然而,刚走进玄武门的那一刻,突如其来的箭雨从四面八方袭来,转眼间,他们的生命便划上了句号。在这一刻,他们依旧无法相信,秦王李世民竟然会发动如此果敢的兵变,暴力夺取权位。

在愤怒与不甘中,李建成和李元吉相继倒下。而作为当时的皇帝,李渊根本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便被李世民的亲卫们软禁在了宫中。

面对已成定局的局面,李渊终于明白自己的命运已经无法改变,只得将李世民立为皇太子,并交由他总理国政。

三个月后,李渊正式将帝位禅让给李世民,自己退居太上皇,从此大唐迎来了李世民的时代。

然而,李世民得位不正,他的心中充满了为自己正名的急切和渴望。即位后,他一心想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赢得民心,并为自己树立起一个正当的皇帝形象。这些举措中,不乏令人称赞的政策和行为。

公元632年冬季,李世民下令将390名死囚暂时释放,允许他们回家与亲人团聚,享受最后一个春节。条件是,他们必须在来年秋季按时归监,接受死刑的判决。

然而,等到第二年,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李世民再次发布命令,令这些死囚在秋季之后不再执行原定的死刑,而是全数赦免。这一命令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

到了贞观六年,李世民已经稳稳坐上了帝位,但在朝堂上,依然有些微妙的声音让他心生不安。他深知,要赢得民心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唯一能做的便是通过一些具体行动,向天下人民展现自己的仁爱与宽厚。

春节临近,宫内外一片祥和,李世民不禁动容。望着桌上需要批复的死囚名单,他心生一计,决定亲自前往监狱探望这些命运即将走到尽头的人们。

在历代帝王的统治下,皇帝亲自去探视死囚几乎是闻所未闻的事情。李世民自信这一次的举动必定会传为佳话,成为他仁爱之心的象征。

于是,李世民带领文武百官亲自来到监狱。这些即将面临死亡的死囚,早已对生活失去了所有希望,他们在枯燥的等待中度日如年,直到李世民的到来。

见到皇帝亲自探访,他们眼中闪烁的并非感激之情,更多的是一片茫然与不知所措。李世民的内心被这些死囚凄惨的目光深深触动。

他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将所有390名死囚暂时释放,允许他们与家人度过最后的时光。

这一消息一经传开,监狱中的死囚们脸上都写满了难以置信。很快,他们一个个走出监狱,唯一的条件是,他们必须在明年秋季准时回到监狱,等候问斩。

对于死囚们而言,这样的待遇无疑是他们所未曾想象过的最后一次恩典。能在临终前和家人团聚,是其他死囚无法享受的特权。

李世民看着这些死囚一个个离去,心中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舒畅,仿佛一切都在按照他所预期的方式进行。然而,这一举动却让底下的官员们倍感压力。

因为,释放死囚看似是仁慈的行为,但这些人中,除去个别可能无辜的之外,大多数都是罪大恶极之人。为了避免他们在释放后对社会造成威胁,官员们必须对这些死囚进行严密监控。从中央到地方,所有的官员都为此焦头烂额,生怕这390个死囚中的某些人反扑。

时间一晃便到了第二年的秋天。对于李世民和所有官员来说,最让人欣慰的是,所有的死囚都按照承诺返回了监狱。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一事件无疑是充满了令人惊叹的温情与善意。人性中的光辉在这一刻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仿佛所有的痛苦与苦难都被李世民的仁慈所驱散。

就在大家都以为李世民将宣布对这些死囚执行死刑时,他却再次下达了命令:

“特赦这些死囚,全部无罪释放。”

在死囚们满是感激的呼声中,李世民的仁爱之举得到了空前的好评。国人纷纷称赞他为明君,而这件事也成为了他政治生涯中的一大亮点。

然而,如果我们回过头来细看这件事,背后却隐藏着不少令人疑惑的地方。

这些死囚如果知道秋季返回监狱便是赴死,他们真的会如约回来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谁又能坦然接受?况且,他们已经被释放,若不想死,藏匿在一处偏僻角落岂不是轻而易举?

那么,这些死囚为何能乖乖地返回监狱?

有两种可能:

其一,李世民虽然释放了他们,但背后一直有人严密监视,几千名官兵在暗中保护着这些人,任何企图逃跑的行为都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其二,死囚们得到了某种秘密承诺,那就是如期返回监狱,他们将获得免除死刑的机会。而这一承诺,很可能就是李世民的第二道命令中所透露的信息。

结合李世民的命令,第二种可能性显然更为可信。如果能如约归监,免死罪责,这样的机会对死囚来说,必定是不能错过的。

从这一角度来看,释放死囚的举动,其实是李世民为了在天下人民面前展示自己的仁爱,精心策划的一场政治秀。那些死囚,实际上不过是这场秀中的棋子。

但即便如此,为了能保命,他们也乐意配合这一场戏剧性的演出。毕竟,能活下来,谁会在乎背后的政治算计呢?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等。

(图网,侵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佩林卡:拥有东契奇詹姆斯两巨星... 北京时间9月20日消息,来自美媒体的报道称,湖人队总经理罗伯-佩林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态,拥有卢卡-...
军装与茶杯共话和平,中国搭台让...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直新闻) 9月17日至19日,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举办。此次论...
崂山绿茶的品牌都有哪些?崂盛源... 崂盛源茗茶不是杂牌子,而是崂山绿茶核心产区的知名品牌 。 崂盛源茗茶位于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由...
汪岳川:应战黄河清教授的公开辩... 摘要:近年来,一股以“西方伪史论”为名的思潮在公众舆论场中流传。该理论主张,古希腊罗马等西方古典文明...
如何鉴赏宋代五大名窑 中国宋代的五大名窑是指汝、官、哥、钧、定窑。中国于3500多年前的商代中期,创造出了原始瓷器。瓷器由...
原创 马... 在蜀汉政权初建与稳定发展的过程中,马岱立下了赫赫战功,尤其是斩杀魏延一事,成为了其中一个令人瞩目的事...
原创 隋... 隋朝是一个令许多人感到意外的王朝,起步时风光无限,但命运却极为短暂,甚至还没传到第三位皇帝,便宣告灭...
原创 金... 导读: 在中国历史上,金国与辽国是由不同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金国由女真族(后来的满族)所创立,而...
原创 隋... 古时,无论皇帝多么仁爱、贤明,面对权臣、大臣时,都自带一种威严,令他们在朝堂上必须保持高度警觉,生怕...
原创 魏... 在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魏延曾提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作战方案——子午谷奇谋。倘若这一计策得以实施,蜀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