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为了迅速解放西南地区,实现国家的统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的主力与第一、四野战军的部分兵力,在地方武装的支持下,发动了旨在解放大西南的战斗。随着战斗的推进,到12月27日,解放军基本完成了除西藏之外的大部分地区的解放,成功歼灭了国民党军的10个兵团、49个军和133个师,彻底打破了蒋介石集团图谋在西南地区设立防线的企图。
西南战役结束后,国民党残余势力纷纷向台湾撤退,直至1950年5月1日,已有18个军的军队相继撤离至台湾。对于这些军队的指挥官来说,他们的后续命运又是如何呢?
在国民党军中,最早撤退到台湾的是第80军。这支部队最初由国民革命军新编第1军第50师改编而成,并隶属于东北“剿总”总司令部。在辽沈战役后,第80军在台湾重新整编,而蒋介石为加强其战力,调任黄埔五期的唐守治担任军长。
唐守治,湖南零陵县黄田铺乡人,1927年参加了龙潭战役,之后曾担任北伐军第1军的营长。唐守治以治军严谨、用人得当闻名,尤其是在黄埔军校的毕业生中,他因其学识深厚、意志坚定,深得孙立人将军的信任。在抗日战争时期,唐守治曾任第38师的少将师长,参与了淞沪、砀山、入缅等多次战斗,并凭借出色表现晋升为陆军训练司令部的参谋长。抗战胜利后,他带领陆军第206师到湖南醴陵招兵,之后,第80军在台湾重建,他也成为了台湾国民党第80军的中将军长。唐守治曾担任台湾南部防守区司令官,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等多个要职,并因卷入孙立人兵谏事件,被调任台湾防务部门总政治作战部主任,并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然而,1975年4月5日,唐守治与妻子发生争执,失手将其杀害,因内疚过重,他随即自杀,享年68岁。
国民党陆军第6军由青年军第202师改编而成。第6军在辽沈战役中全军覆灭后,蒋介石在新竹重建了该部队,指派戴朴担任军长。戴朴,湖南浏阳人,黄埔军校七期毕业,曾担任国民党陆军第76师277团的团长以及远征军参谋处处长等职。在抗日战争中,戴朴屡建战功,但因其性格孤傲,第207师最终在辽沈战役中被歼灭。战后,戴朴被任命为第6军军长,虽面临招兵困难,他依然顺利完成重建,后调任台湾北部防守区副司令官。尽管如此,由于与胡琏的矛盾,他在1951年后被长期冷藏,直到1957年才被重新启用,并最终担任台湾省警备副司令官。戴朴于1991年因病在台北去世,享年83岁。
第50军是较早撤往台湾的部队,其军长为胡家骥。胡家骥,湖南湘乡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曾在多场战役中带领部队取得显著成绩,尤其在淞沪、滇西、龙陵战斗中,胡家骥表现出色,屡次击毙日军数千人。解放战争期间,胡家骥被划归廖耀湘兵团,但因直言不讳,屡次与上级发生冲突,最终被撤职,并调往南京。1949年,胡家骥预感局势不妙,带着家人逃往香港。直到1996年,他因病去世,享年90岁。
国军第67军负责防守长江,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后,该军退至福建,并最终撤退到登步岛,军长为刘廉一。刘廉一,湖南长沙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抗战期间,他主要负责国军的参谋和后勤工作,曾担任国民党国防部的参谋处长。解放战争爆发后,刘廉一遵照蒋介石的指示撤退至登步岛,并成功阻止了解放军进攻大陈列岛。他后来担任台湾“总统府”参军,并于1975年因病去世,享年66岁。
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第5军,在淮海战役中覆灭,1949年,蒋介石重建第5军,任命高吉人担任军长。高吉人,陕西靖边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参加过抗日战争,曾在昆仑关、滇西、缅北战斗中屡建战功。解放战争期间,他所在的第70军在战斗中被解放军全歼,高吉人为了保命,伪装成伙夫逃回国统区。第5军重建后,高吉人被任命为金门岛防守区副司令官,晋升为中将,并于1979年因病去世,享年80岁。
高魁元是解放战争中,国民党陈诚系的最后一位军长。他曾在抗日战争期间参加多次重要战役,并获得显赫战功。解放战争爆发后,他避免了被俘,成功撤退到台湾,并在台湾国民党军中担任了多个重要职位。晚年,他继续担任台湾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部的政治部主任,直到2012年5月去世,享年105岁。
刘云瀚是国军第19军在大陆时期的最后一任军长,他参加了平津战役,并在天津被俘后因表现出色被释放。1949年,他重新组建了第19军并带领残部撤退至金门。1951年,刘云瀚担任台湾国民党工兵学校校长,并在1981年因病去世,享年71岁。
阙汉骞是国军陈诚土木系的战将,他曾参与辽沈和平津等多次重要战役。战后,他被任命为台湾澎湖防卫司令官,后来晋升为中将。1991年,阙汉骞因病去世,享年79岁。
段沄,湖南衡阳人,曾担任国民党第87军军长,因在上海战役中失守,最后被蒋介石因“知匪不报”罪名逮捕并处决,年仅49岁。
国军第96军由原东北军骑兵第2军改编,在淮海战役后,该部于兆龙的带领下撤往福建,并最终逃至台湾。于兆龙,山东滨县人,曾任国民党整编第44师师长,虽然是杂牌军出身,但在战斗中表现突出。1950年,他被任命为台湾中部防守区副司令官,并在1963年因病去世。
朱致一是杂牌军出身,在解放战争时期,他率第75师参与了豫东战役,战后他因战败退往金华。1949年,他改任第75军军长,并在台湾军政界逐渐获得重用。1990年,朱致一因病去世,享年84岁。
国军第4军在1949年由薛岳指挥,后转由薛仲述担任军长。薛仲述,广东乐昌人,毕业于法国航空学校,曾参加中原大战等重要战役。解放战争后,他随军转至台湾,并长期未获得重用,直至1996年去世,享年91岁。
刘仲荻,江西龙南人,国军第23军的最后一任军长,他曾担任多项军事职务。解放战争后,刘仲荻带领残部撤往台湾,最终在台湾担任南部防守区副司令官,1960年因病去世,享年54岁。
程鹏是国军第39军的将领,他曾参与广东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