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3月,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石窝山召开了重要会议,决定将西路军分为三个支队尝试突围。然而,因敌我力量悬殊,绝大多数西路军将士未能成功突围,最终只有左支队成功突破了敌人的包围,成功突围并顺利抵达新疆,最终被接应至乌鲁木齐进行休整。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这位人物,正是当年西路军的一员。在西路军突围过程中,他不幸被敌军俘虏,并被押解至敌方监禁地。然而,这个人不仅没有被命运击倒,反而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勇气成功逃脱,历尽千难万险,最终重新回到了延安。这位英勇的战士就是宋烈。那么,宋烈身上究竟有哪些传奇故事呢?他后来又过得怎样呢?
宋烈,生于1909年,四川南充阆中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在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后,转战至川陕一带。红四方面军的行进路线经过了宋烈的家乡,很快便引起了他的注意和关注。随着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的活动加剧,广泛开展扩红工作,宋烈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被吸引,积极投身革命,参与了农民协会的成立,并在当地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3年8月,宋烈正式加入红军,参与了川陕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仰。此后,他主要在红九军中工作,努力做好群众工作,向农民宣讲红军的性质,并鼓励他们加入革命,积极为川陕根据地的红军扩展贡献力量。
1935年5月,宋烈随着红四方面军撤出川陕根据地,踏上了长征的艰难道路。一个月后,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但此时红四方面军的领袖张国焘却选择带领部队南下,妄图分裂红军。宋烈被迫跟随红四方面军南下,三次穿越草地,历经无数艰难困苦。最终,在1936年10月,宋烈随红四方面军抵达甘肃会宁,亲眼见证了红军三大主力的成功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西路军成立,宋烈也成为西路军的一员,担任了红九军政治部总务处处长。西路军渡过黄河,进入了河西走廊展开作战。然而,因敌情预估失误、后勤补给不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西路军在战斗中遭遇了惨重的失败,几乎全军覆没。
1937年3月,在石窝山会议后,宋烈和西路军余部开始突围,但不幸被敌军俘虏。被捕后,宋烈被马家军押解前往青海。途中,巧合之下,他遇到了一名来自四川的老乡。宋烈与这名老乡拉近了关系,借此获得了对方的同情。老乡警告宋烈,如果被押到青海,极有可能会被处死,因此建议他趁机逃脱。得知消息后,宋烈果断行动,联络了其他几名红军战士,趁夜逃脱成功。
逃脱后的宋烈并未放弃自己的信念,他沿着黄河向东行进,心中唯一的目标就是回到延安。经过一番艰苦跋涉,终于在1937年5月,宋烈成功抵达延安,重新回到了革命的怀抱。在接下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宋烈南征北战,为祖国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最终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建国后,宋烈在河南省委担任社会部副部长、公安厅厅长等职务,深入政法战线,兢兢业业为新生政权的稳固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962年,他晋升为少将军衔,成为开国少将之一。晋升后的宋烈回到故乡,在一次回乡探访中,他发现了一名名为“庞麻子”的人存在特务嫌疑。凭借多年从事政法工作的敏锐直觉,他及时通知了当地公安部门。经过一番审讯,确实揭露了“庞麻子”是国民党在大陆遗留下来的特务,这一事件在当地成为了佳话。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宋烈被任命为“二炮”副政委。但因受到造反派的迫害,工作受阻,甚至被关押,直到1973年才重新获得自由。1976年,宋烈因病去世,享年67岁。他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但他始终坚持着革命信念,为新中国的诞生与发展贡献了无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