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郑和下西洋带回两只麒麟,朱棣稀罕不已,现代人看到画像哈哈大笑
创始人
2025-09-20 04:30:46
0

在明朝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即公元1405年至公元1433年间,明朝的三宝太监郑和,奉命执行了一系列伟大的海上远航。这七次出海的航程不仅跨越了浩瀚的海洋,也成为了地理大发现之前最为庞大、规模最宏大的海上探险之一。这些航行分别由明成祖朱棣和其子明宣宗朱瞻基共同策划和支持,标志着大明帝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雄心壮志。

每一次郑和的航行,都伴随着大量中国独特的商品如丝绸、瓷器、茶叶等,这些商品不仅作为中国的文化代表,也成了与海外各国进行贸易的珍贵物品。每次航程结束,郑和返回时也带回了不少来自各国的稀有物品,例如珍珠、宝石、香料、以及一些奇特的异兽。可以说,郑和无疑是海外“代购”的开创者和先驱。

说到这些珍奇异兽,可能不少人都会产生好奇,郑和带回了哪些奇特的动物呢?史料上有不少记载,郑和带回的动物种类之多,甚至足以让人开个专门的动物园。从马哈兽、花福禄、鸵鸡到六足龟,再到各种狮子、大象、豹子、熊等,种类之繁杂,令人惊叹。

大家或许对狮子、大象这些动物不陌生,但马哈兽、花福禄这样的动物又是什么呢?根据史料,马哈兽是郑和第四次出海时带回的,原产地是非洲卜剌哇国。明朝史学家对它的描述为“驼鸡之异,白鸟之禎”,这表明,马哈兽其实是一种直角大羚羊。至于花福禄,它是在郑和第五次出海时从非洲木骨都束国带回的。专家考证发现,花福禄的名字源自于索马里语,意思是“斑马”,显然这种动物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斑马。

而提到鸵鸡,根据史料的记载,这种动物的身长可达到六七尺,远远超出了中国古人对“鸡”的认知,显然,它应当是鸵鸟。而郑和带回的另一种动物,比鸵鸟还要高大,这便是“麒麟”。当郑和航行至东非的麻林国时,当地国王赠送了他们一只奇特的动物,称之为“基林”。由于这种动物的名字发音与中国传说中的麒麟相似,且其身形高大,于是它被误认为是麒麟,最终被带回了中国。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麒麟是传说中的瑞兽,常常与祥瑞和帝王的正统地位挂钩。例如,汉武帝曾在狩猎中遇到麒麟,认为这是天命的象征,因此改年号为“元狩”。又如,孔子诞生时有麒麟现身,吐出玉书,象征着圣贤的降临。

然而,郑和带回的“麒麟”究竟是不是传说中的瑞兽呢?显然并非如此。虽然它被送回明朝后,曾在京城引发了民众的围观与欢呼,甚至明成祖朱棣命画师沈度为其绘制了“麒麟”的画像,但我们今天再看这幅画,可能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原来,这只所谓的“麒麟”其实是一头长颈鹿。长颈鹿作为非洲特有的动物,早在几百年前的中国几乎没有任何记录。当时的中国人见到这种身形高大的动物时,难免会感到震撼。而且长颈鹿的发音与“麒麟”相近,这也就解释了当时人们的误会。

对于明成祖朱棣而言,麒麟是否真的是传说中的瑞兽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麒麟作为祥瑞的象征,能够验证他是天命所归的正统统治者。在他看来,麒麟现身正是对他统治合法性的强力佐证。

至于郑和七次远航的真正目的,历史上有着不同的解释,但最广为接受的两种观点是:一是为了寻找失踪的明代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二是为了宣扬大明帝国的国威,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郑和的航行无疑为大明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带来了巨大贡献,尤其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郑和无愧为先驱者之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傅国涌突发疾病去世,年仅59岁 7月7日凌晨,历史学者傅国涌因突发心脏病在杭州去世,享年59岁。 他关注中国近代史,特别是知识分子、...
原创 霍... 这是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故事。曾经有一位名将霍去病在出征的时候,受到了皇帝的慷慨馈赠,得到了十几车肉作...
原创 韩... 韩信,曾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书生,却在汉王刘邦的推荐下,一跃成为了大将军,备受世人瞩目,成为汉军三军的...
原创 赵...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赵国为什么在拥有两位四大名将的情况下仍然走向了国...
原创 韩... 最近,韩国外交部就中国暂停开放所谓的“韩国在华独立运动遗址”一事,向中方提出了正式交涉,表示将联系相...
微纪录片《淬心》第五集 | 虚... 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一份发表于1927年春天的考察报告。它的作者,是时年34岁的...
原创 靖... 好的,以下是我对您文章的改写,我会尽量保留原文的意思,同时增加细节和描述。 --- 你好,我是减水...
原创 门... 门阀士族制,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秩序,它同时也是一种政治选拔机制。这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近五百年,对...
原创 魏... 太和元年十二月(公元228年1月),魏国将领孟达背叛魏国,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便被魏国的大将司马...
原创 骁... 李广,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是中国封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一生参与了70余场战役,并且历经了三代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