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有三大家族曾经权势显赫,分别是吕氏家族、魏霍家族以及元成王家。吕氏和魏霍家族实力强大,但与元成王家相比,仍稍显逊色。元成王家最终培养出一位改写历史的重要人物——王莽。
故事起源于公元前646年的春秋时期,那时沙麓山发生了一场剧烈的山体滑坡。当地传言称,这场山崩预示着大约600年后,这片土地将诞生一位女强人。五百多年后,王贺携家人迁居沙麓山附近的元城。王贺曾任汉武帝的绣衣使者,相当于明代锦衣卫,负责秘密侦察和维护朝廷安全,但他性格温和,不喜欢动杀戒,执行任务时屡屡无功。汉武帝因此罢免了他,王贺便离开了长安城,定居元城。
王贺的儿子王禁虽无显赫之处,却十分多子多福,育有八子四女。其中,二女儿王政君尤为特别。王禁的妻子怀孕时曾梦见明月入怀,王禁相信这女儿必定非同凡响。长大后的王政君美貌出众,王禁曾许配她给富裕的许家公子,但对方刚收了聘礼便不幸去世。后来又许配她给官宦家族的东平王为妾,没想到对方也很快去世。惊恐的王禁请来算命先生,算命师说王政君命硬,注定高贵,非一般人能压制。
王禁思索后认为,既然诸侯王都压制不了她,那只能嫁给天子了。于是他倾尽全力培养王政君,教她琴棋书画,务求让她成为太子妃。当时的太子是汉宣帝与许平君的儿子刘奭。尽管汉宣帝知道刘奭不太适合当皇帝,但因深爱许平君,还是将皇位传给了他。
刘奭为人单纯且容易轻信,原有宠妃司马良娣,却19岁早逝。临终时,她说是被其他妃嫔诅咒害死,使刘奭对后宫心生疑虑。汉宣帝见状,命他选妃。刘奭兴趣缺缺,随意选中了王政君。王政君表现出色,当晚进了太子寝宫,十个月后生下儿子刘骜。汉宣帝非常高兴,亲自为孙子取名。汉宣帝去世后,刘奭即位为汉元帝,刘骜被立为太子,王政君因母以子贵荣升皇后。
不过,王政君因是被刘奭随意选中,皇帝对她并不特别宠爱,二人见面次数有限。汉宣帝去世时,留下以萧望之为首的儒家官员和以史高为代表的法家官员共同辅政。刘奭继位后,儒法两派争权。萧望之为刘奭师长,提议广纳儒家士子,儒家势力渐盛。法家代表史高不满,联手宦官石显施压。
宦官石显善于利用律法,常在刘奭耳边进谗言。法家与宦官结盟,污蔑萧望之结党谋反。刘奭竟信以为真,将萧望之下狱。石显煽动刘奭先贬萧望之为庶人,后将其囚禁,最终导致萧望之自杀。石显的操控让朝廷一片混乱,却意外为王家崛起扫清道路。
汉元帝身体虚弱,在位16年。晚年想废太子,一方面不喜王政君,偏爱傅昭仪,欲立傅昭仪之子刘康为太子;另一方面,太子刘骜沉迷女色,行为放荡。王政君急如热锅上的蚂蚁,担心太子被废,家族受连累。她带领家族施压,大臣史丹冲进寝殿痛哭乞求,石显亦承诺辅佐太子。刘奭最终作罢,保留刘骜太子之位。
汉元帝去世后,刘骜继位成为汉成帝,王政君晋升皇太后。此时,权臣石显成为王家最大的障碍。汉成帝上任便将石显调离朝廷,石显失势。丞相匡衡上奏弹劾石显,石显及其党羽被清除,死于流放途中。匡衡虽因弹劾被牵连,财产被没收,身份降为庶人。
石显倒台后,王家迎来崛起良机。在皇太后王政君建议下,汉成帝任命大舅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西汉大司马权力极大,历史上曾由卫青和霍光担任。汉成帝还将王家八舅中的七人封侯,王家权势达顶峰,朝廷宛若王家天下。然而,王家二代子弟骄奢淫逸,相互攀比,风气败坏。
汉成帝的二舅早逝,留下儿子王莽。与堂兄弟不同,王莽勤奋学习儒家经典,闲暇时照顾母亲、嫂子和侄子,并积极结交各方人脉。王凤病重时,王莽日夜守护,亲自调试药方,数月未梳洗,感动了王凤。临终前,王凤极力推荐王莽给汉成帝和皇太后,王莽因此进入政坛,成为黄门郎。
为官后,王莽依旧谦逊恭敬,尊敬王家长辈,广交好友。学问扎实,备受好评。五叔甚至主动将部分封邑赠予他,汉成帝也频繁提拔,封为新都侯。王莽官位节节升高,却保持简朴,将马车衣物捐出济贫,家中衣物匮乏,赢得世人赞誉。其社交圈广泛,权贵纷纷争相与他结交。
不过,王莽的崛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有强劲对手——表哥淳于长。淳于长是王莽姑姑家的儿子,深受汉成帝宠爱。王凤去世后,大司马之位传至七舅王根,王根体弱欲退休,王家欲选新大司马,淳于长为首选。
王莽四处搜集淳于长的罪证。汉成帝因赵飞燕姐妹迷恋上赵飞燕,废后许氏。许皇后托淳于长在汉成帝面前说情,淳于长收钱不办,还写信侮辱她。王莽得知后告知王根,称淳于长图谋不轨并欺负许后。王根将此事上报太后,太后震怒,汉成帝亦愤怒,将淳于长处死。王莽遂成为王家二代领军人物,接替王根,任大司马。
然而,仅一年后意外发生。汉成帝突然死于赵合德床榻,因赵氏姐妹无子嗣,其他嫔妃子嗣被害,皇位由汉成帝弟弟定陶王刘康之子继承,即汉哀帝。哀帝即位后压制王家势力,王莽被罢官回乡。但王莽的传奇故事才刚刚开始。
(内容来源于纪不住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