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韩国之间的恩怨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尤其是在近些年,韩国在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不断侵占,使得许多人对韩国感到愤怒与厌恶。不仅如此,在领土主权方面,韩国曾经长达21年强占我国的苏岩礁。这座距离上海仅150公里的小岛礁,为什么在两国关系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苏岩礁位于我国东海北部,是一座风景如画的海上礁岛。与普通的海岛不同,这个小小的礁石实际上是由大量死去的珊瑚礁长期堆积形成的,因此,周围的海洋生态环境异常丰富,海水温暖而富有营养,成为了海洋生物的天堂。苏岩礁的面积虽然不大,但其海域内资源丰富,环境优越,是许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从外观上看,苏岩礁的规模相较于其他岛屿显得较小。岛体几乎完全没入海水中,只有一小部分露出水面,深度大约为5米。然而,珊瑚的长期积累使得岛屿的面积相当广阔,足足相当于200个足球场的总面积。虽然如此,这座孤零零的小岛却一直引来了韩国的觊觎,甚至在长达21年的时间里被韩国非法占领。
然而,苏岩礁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所蕴含的资源。从自然资源的角度来看,苏岩礁得天独厚。这里的水温适宜,水质清澈,富含养分,是珊瑚生长的理想环境。而珊瑚礁本身也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吸引大量海洋生物栖息。在这里,大小黄鱼、乌贼、带鱼等丰富的水产资源为渔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捕捞机会,因此,苏岩礁也被视为东海渔民的宝贵渔场。
此外,苏岩礁还藏有极为丰富的油气资源。据勘探数据表明,苏岩礁附近的海底油气储量极为可观,原油储量保守估计可达千亿桶,天然气储量则超过七十亿立方米。这使得苏岩礁不仅是渔业宝地,更是一个潜在的能源宝藏。而且,苏岩礁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离上海只有150海里,恰好处于中日韩三国的交界点,战略意义重大。它既可以作为我国海上边防的重要警戒线,也能为海警提供迅速反应的前哨阵地。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苏岩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清朝的地图上就已标明了这块礁石的位置。韩国在1970年代才开始觊觎这一片海域,1952年,韩国就悄悄在苏岩礁上悬挂了自国的国旗,随后通过官方法令宣布将其划归韩国海域,这一行为无疑是在挑战中国的领土主权。
1950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内局势还未完全稳定,经济建设刚刚起步。此时,韩国政府却盯上了中国东海的苏岩礁,开始不断进行非法活动。1952年,韩国军方悄然在苏岩礁上悬挂国旗,并发表法令将其纳入韩国海域。面对国内一片忙碌的建设局面,中国没有立即采取军事反制措施。随着时间推移,韩国的动作愈加明显。1970年代,韩国开始在该地区进行资源勘探,派遣海洋学家、生态学家等专家进行深入研究,甚至在2001年将苏岩礁更名为“离於岛”,这无疑是对中国领土的公然侵犯。
更为过分的是,1987年,韩国政府在苏岩礁附近投放了航海浮标,这一行为象征着他们将苏岩礁宣称为韩国领土,不允许其他国家进入。此举无疑激怒了中国,引发了强烈的抗议。电影《首尔之春》通过讽刺韩国政府当时的行径,揭露了全斗焕政权的暴行与无耻,也恰恰展现了当时韩国政府对中国领土的漠视。
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1992年,中国北海舰队开始在苏岩礁附近的海域进行常规巡航,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维护领土的完整性。此后,中国多次对韩国提出严正交涉,并对苏岩礁进行地理测量与资料采集,显示出中国捍卫领土主权的坚定决心。
然而,韩国并未因中国的强硬反应而收手,2000年和2003年,韩国依然在苏岩礁周边进行非法的海域建设,并且2012年李明博公开宣称苏岩礁是韩国的固有领土。此时,中国已经具备了与韩国进行谈判的实力,并在国际上积极为苏岩礁的归属问题争取支持。2015年,两国就海域划分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韩国坚持“等距原则”,主张按海岸线的中间线划定边界,而中国则坚持“等比例原则”,即根据海岸线的长度来调整边界。双方的分歧难以调和,谈判最终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尽管如此,中国并未放弃解决问题的努力。自2018年起,中国海警加强了对苏岩礁的日常巡视,且在周边海域投放了标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航海浮标,明确表达了中国对苏岩礁的主权。在现代社会,中国始终希望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但同时也保持足够的军事准备,表明如果韩国继续无理坚持,中国将采取更加果断的措施来捍卫国家利益和领土完整。